第四百八十六章 祭黄帝陵

    第四百八十六章 祭黄帝陵 (第2/3页)

为大夫,起码不用再苦哈哈一辈子耕田卖力气,要是再得到国师大人赏识,那可就真的一步登天了。

    “听说国师最近还向陛下建议,准备招募无家无业流民修缮水利,弄那个什么以工代赈?小老儿不懂,不过听说不但米饭管饱,还有工钱拿。要不是老头我腿脚不好,我都想去了。”

    “可不是嘛,话说自从国师来了以后,这长安城里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听说其他州还都在打仗,日子比咱们惨多咯。”

    “可惜我那兄弟,国师要是早来个五年,他也不用活活饿死了……”

    “……”

    其实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百姓心里是有一杆秤的。所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就是这个道理。

    ……

    司天台的官员最后选定的是日子,是下个月初九,也就是重阳佳节。

    李况拍板同意了,一声令下,大军开拔。浩浩荡荡的队伍,直接从玄武门出发。

    刚离开长安,李况就说:“国师同朕共乘一车。”

    王公公小心翼翼说:“陛下,这……不合规矩!”

    他这是在提醒李况,恐怕朝臣会有意见。

    “朕说的话就是规矩。”

    李况重重哼声,看向陈景乐,露出笑意:“国师无需理会其他人,朕倒要看看谁敢反对。而且朕有事要和国师商量请教。”

    “是。”陈景乐自然没有意见。

    李况的车辇虽然谈不上奢华,但是也相对其他人的要宽敞不少,底下是厚实的垫子。身旁有两个伺候起居的宫女,也是仅有的两个。

    坐下后,李况亲自为陈景乐倒茶:“国师,佛门僧尼还俗一事,朕已经知晓,做得很好!”

    能从天下佛寺当中,倒出这么多钱粮财物,连李况都有些预料不及,对佛门也就更加咬牙切齿。

    转念他又说:“而今国库日渐充盈,然天下百姓仍饱受饥荒困苦,国师何以教朕?”

    “发展。”

    陈景乐用两个字回复,见李况面生疑惑,就解释道:“所谓发展,就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

    比方说农具,从远古时代的耒耜,到而今的轩辕犁、锄头,还有灌溉的筒车,这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同样的道理,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比如说军队武器,冶铁技术等等。国家需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变得强大,才能把其他藩镇甩在后面,最后平定一统!”

    说到天下一统,李况所有杂念都抛到了脑后,听得无比认真。

    陈景乐梳理思绪:“老百姓吃不饱,原因自然是粮食不够吃。既然粮食不够吃,那怎么办?解决办法无非是推广耕地,播种耕种收获。这就是发展!”

    “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应当考虑如何提高粮食单产量,比如说将亩产两百斤,提升到亩产千斤。到那时,陛下觉得,天下还会有人挨饿吗?”

    李况下意识点头,转而惊疑抬头:“亩产千斤?那岂不是仙人手段?!”

    身后两个小宫女原本小心翼翼竖起耳朵,这会儿也是听得目瞪口呆。

    这天下何曾听说过谁家粮食亩产千斤?怕是只有仙人才能做到吧?

    国师果然是仙人无疑!

    陈景乐哈哈大笑,后世那位将粮食单产量节节提升的大佬,可是被誉为新世纪神农的。

    不过也让某些人吃得太饱了,整天想着搞事情。

    陈景乐微笑说:“陛下,亩产千斤,是可以的,不过以大唐现在的实力,比较难办到,不如先将产量提升至三五百斤吧。”

    哪怕将产量提高一倍,也能让这天下少一些饥荒难民了。

    而且他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