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战斗的理由

    第41章 战斗的理由 (第2/3页)

    “杨哥。”

    “想说什么?”

    “我不想死,我家三代单传,我还没成亲,我不想绝后。我们肯定打不过土匪,还是走吧。”

    杨丛义一时默然,走还是不走,这是最后一次做决定的机会。

    人群里没人能睡着,也许有人想走,也许有人不想走,但他们都把心里话放在心里,不敢说出来。想走的人心上压着一个义字,不想走的人也无权决定别人去留。他们都在观望,在等杨丛义替他们做出一个决定,对于毫无把握的一场战斗,也许他们多数人希望杨丛义能对他们说,离开匪窝,离开天柱山。

    杨丛义心里矛盾极了,一团乱麻,绕得他脑袋都要炸了。走就能保全十九人性命,不走也许能救出那七人,也许二十六人都会死在这儿,走还是不走都关乎人命,到底该要如何?

    内心挣扎了许久也拿不定主意,直把他搅的头昏脑胀,焦躁不安,汗水直下。保活人就必然会死人,人命无高低贵贱,走还是不走根本就难以取舍,实在理不出头绪,他索性不再考虑别人,只问自己到底是想走还是想留?

    留下来跟土匪拼一场,运气好就能活着,风风光光的回去,要是不幸死了,那便解脱了,所有人的悲伤他便看不见了。

    要是自己走呢,带着十九人回去,十九个家庭团圆,陈知县不会责怪他,然而剩下的七个家庭会怎么看他?会骂他,恨他,咒他,也许会上官府去哭闹,他是男子汉,什么辱骂诅咒都可以当作不存在,但轻易放弃自己的同伴,如何给自己的内心一个交待?放弃了同伴的性命,以后他要如何活着?绝不能放弃,即便是死。

    杨丛义凌乱不堪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只听他说道,“谁都不能走。大家想想,我们是什么人,那洞里有什么人,我们又为什么到这儿来。死,任谁都怕,别说我们一个小小的捕快怕死,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怕,人人都逃不过一死,关键是怎么死,为了什么死。汉朝有一位史学家说过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岳飞岳元帅一生抗金,最后为恢复中原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要沉重,他的功绩老百姓记在心里,即使历经百世也会有人记得。而奸臣秦桧卖主献媚,苟延残喘,陷害忠良,别看他现在大权在握,看似风光,死后必遭万人唾弃,遗臭万年。我们不能决定怎么生,但我们能决定怎么死,是像丧家之犬一样灰溜溜的回去,受尽白眼和唾骂,终生在悔恨里孤独死去,还是跟土匪大干一场,像岳元帅一样虽死犹荣,或者风风光光的回去,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我作为捕头,队长,给你们的选择只有一个,要么像岳元帅一样顶天立地的死去,要么披红带花风风光光的回去。我不想再听到有人说怕,有人说走,我们一起来,便要一起走。都听清楚了吗?”

    众人听杨丛义说了一通话后,不安的心很快平静下来,说不清是因为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还是单纯因为他嘴里发出来的声音,反正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心静了,手脚也不抖了。

    也许有时候仅仅是因为领头人的意志,杨丛义心乱了,众人能感觉到,便也跟着乱了。他心静了,想法明确了,众人便也心安了。至于到底要怎么做,只要杨丛义能让众人相信他,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他是统领,他说了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