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议政

    第48章 议政 (第2/3页)

?”

    陈如是道:“听起来有理,但放在当下的安庆军,就难办了。李大人一番动作,安庆已然泛起波澜,不管是推波助澜,还是偃旗息鼓,必然会得罪一方,因为安庆已经是朝堂之争的延伸,这里也是他们的战场。”

    杨丛义不懂政治,他学的那些思想政治理论,在这儿用不上。便又道:“既然现在是主和派占上风,那就应该是主和派在支持大人。”

    陈如是摇头道:“不尽然,安庆军是军州,主战派如何会放手,纵然不能抓在手里,也不可能让主和派拿去,若是主和派力主给我加官三级,那这份‘告身’就到不了我手里,主战派必然会驳回,根本不会放行。现在这份‘告身’来了,定然是主战派力促的结果,至于为何主和派会放行,不外乎三个原因。”说到这里,陈如是停顿了一下。

    见杨丛义在认真听着,便又接着分析道:“其一,淮西安抚使大人,他是主和派,安庆军在他治下,安庆动兵,不管成败,对他都没有好处,因此,他不会允许安庆擅动刀兵,而我虽是进士及第,最高也只是出任知县,资历尚浅,不主战,也不主和,出任安庆军,他没有太多顾虑,完全可以左右我,所以才会连上三书促成。其二,皇帝不会允许主和派一家独大,明面上会打压主战派,但暗里还是会扶持,不然朝堂只有一家之言,那将十分危险,所以皇上会支持主战派给我加官三级。其三,我有一位兄长在京为官,而他刚好就是主和派,有这层关系,我出任安庆军,主和派也不担心我倒向主战派。有此三点,这份‘告身’才会放行到我手中。”

    杨丛义暗自点头,虽然他对朝政的规矩不清楚,也不懂,但皇帝需要朝堂有两种声音,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陈如是稍作停顿又道:“那么问题来了,我该如何?既要承主战派的情,又不能倒向主战派。”

    杨丛义脱口而出道:“维持现状。”话以出口,他又后悔了,多什么嘴啊。

    陈如是点头道:“维持现状是对的。但怎么维持是个问题,若什么都不做,事态必然会失控,不符合主和派的利益,要是把暗流压制下去,又得罪了主战派。这还真是两难之境啊。”

    杨丛义又道:“有战才有和,有和才有战,应该是相辅相成,怎么会势同水火?”

    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和平都是靠不惜一战才赢来的,半个多世纪的和平,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硬件软件快速发展,又进一步提高了军事能力,这个道理杨丛义很明白,要是害怕战争,新中国也许就早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