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一课

    第109章 第一课 (第2/3页)

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大汉,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一带,让他去放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这里,单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无论如何也逃不掉。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它,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十几年后,当初下了命令囚禁苏武的匈奴单于已去世了,汉武帝也死了,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继任皇位。有一年,匈奴起了内乱,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派使者到汉朝请求和好。于是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他们送还苏武。几经周折后,被囚禁匈奴十九年的苏武,终于回到汉朝国都长安,长安的百姓全都出来迎接他,称赞他是有气节的大丈夫。苏武去世后,为表彰他的节气,皇帝将他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从此名传千秋万代。这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对大汉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忱,让他在荒芜寒冷的北海边,坚持等待了十九年了,也用他十九年的不屈,宣扬了大汉的威严。这便是对国家的忠诚与气节,人人都该有,你们是武学生,将来的大宋将领与统帅,更需要对大宋忠诚,将来有一天恢复中原,你们才能名登大宋功臣之列,与苏武一样,名传千秋。”

    武学博士黄忱讲了一个苏武牧羊的故事,杨丛义听着并没什么感觉,因为他小时候就知道这个故事。

    其他人则不然,故事听的津津有味,忍不住开始议论,寒冷荒芜的北海,他们听都没听过的地方,一个人在那儿十九年,这怎么可能?最后还回去了,这更不可信。别说十九年,就是在野外呆十九天,都活不下去。

    讲武堂内有些吵闹了,黄忱轻咳几声,等恢复安静,才又道:“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兵法。你们都通过了入学考试,简单的兵法知识应当具备。武学主要教学七部兵书,将来考试授官或参加武举考试,所有题目都以这七部兵书为依据,望大家好好学习。我们先学《孙子》,一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一位兵法大家叫孙武,非常善于用兵,著有兵法十三篇,后世称为《孙子兵法》,此著作历朝历代的将领无不潜心研读,也为当今武学七书之首。今天我们先学第一篇,始计篇。”

    说完便高声诵读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