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几棵苗子

    第111章 几棵苗子 (第2/3页)

,也觉得无事可做,便一再加快学习进度。

    《孙子兵法》十三篇,原本计划学习两个月,结果一个月就学完,花了五天复习考试之后,随即开始学习《吴子兵法》。

    一个月后,《吴子兵法》学完,考试之后,又接着学习《太公六韬》这部长篇巨著。

    《太公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篇幅巨大,这一学就学了整整半年之久。

    这半年继续在学的学生不多,加上杨丛义和汤鷽,就只有五六个人,当然讲武堂内不止他们几个,但其他人学不进去,离家又远不方便回家,白天便也只能在讲武堂睡觉打瞌睡。

    入冬天冷以后,上课地点直接改在斋舍取暖的石室,反正人少,围着一坐,怎么讲都行。而杨丛义和汤鷽除了白天学兵法,早晚还在演武场练习武艺,偶尔也练练射箭,亦文亦武,勤练不辍。

    绍兴十七年,春节期间,停课七天。

    几乎半年没出武学的杨丛义,和汤鷽一起出去走了走,临安确实繁华,大街小巷人满为患,南从和宁门,北到景福宫,西起钱塘门,东至北土门,一坊坊各有特色,一巷巷各有所专,临安虽小,三百六十行,行行俱全,说书听曲,花船游灯,昼夜不息,热闹非凡。但杨丛义是穷人,临安城里的物价实在令人乍舌,跟汤鷽一起在清河坊喝了壶茶,点了些干果小吃点心,就花去了五贯零两百八十文钱,最后还是汤鷽付钱请客,自此杨丛义再也不敢进茶楼。

    临安的繁华,汤鷽在这个春节,第一次真真切切的见到了,异常兴奋与激动,不止一次跟杨丛义说,真想一辈子待在这里。

    而杨丛义对此却没有太多感觉,要说娱乐,这个时代哪里比得上几百年后呢,只不过这个时代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非常精细,所有人也都变着法在享受,就说喝的那一壶茶,洗茶三遍,用的居然是三种不同的水,河水、湖水、井水,煮茶的水,据说还是一个时辰之前取来的山泉水,杨丛义是喝不出来有什么特别。而那小吃点心,虽是面粉和糯米所做,但上面的雕刻花纹清晰可见,栩栩如生,不说吃,放在那里就是艺术品,要三贯五贯钱,虽然心疼,却也觉得物有所值。除了感觉物质的精细与人们生活的奢侈,也没有其他感觉,毕竟他是穷人,没法去享受那些东西,不然说不定还真能爱上临安这片土地。

    几天时间,他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临安的幸福与安宁,大街上时常能见到穿着便服的官员,年长的带着仆人,年轻的带着家眷,年轻的书生三五成群,风度翩翩,神采飞扬,诗词奏对,出口成章,不时看见小娘子,淡妆轻施,衣着多彩鲜艳,巧笑连连,眉目舒展,有丫鬟或俊郎相伴,小儿三五成群,结伴呼喊,来回游窜,各色小贩也是笑容满面,这样一副幸福安康的美景,任何身处其中的人都不忍心打乱,难怪能一安百年。

    朝堂上的大员,谁敢轻启战端,不说其他大员要反对,就是来到街上,也免不了要被百姓指指点点。战争不起,临安不乱,谁敢说一句,北复中原?南方的生活已经这么好了,何必再去挑事,可能百姓这么想,主战派大臣这么想,甚至连皇帝也会这么想!恢复中原也许是妄想。

    如果想恢复中原,该去哪儿呢,不管去哪,都必须离开临安。军事机构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