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三个媒人

    第393章 三个媒人 (第2/3页)

    坐在下首的女子接道:“他没了爹娘,无依无靠,这等人生大事,我们不帮他还有谁能帮他?”

    “好了,都别说了,我说一句你们要说十句!”汤父也是无可奈何。

    杨丛义却突然轻松起来,笑道:“伯父不必如此,三位伯母为了小侄也是一片好心,小侄感激不尽!可人生大事强求不得,小侄可以自己做主,不劳三位伯母费心。”

    三人一听这话,顿时不再言语。

    又听杨丛义和汤父闲聊片刻海外回易之事以后,便寻了借口起身离去。

    一回到后院,三人纷纷摇头,不住的叹息。

    “这后生长的是黑了点,可也是一表人才,谈吐得体,怎奈出身微寒,又是孤身一人,不然倒是一桩良媒。”

    “可不是,生的也不差,又在临安做官,只可惜是个孤儿,家中无人帮衬,可惜了。”

    “其实我倒觉得出身无所谓,不管出身如何,他现在都大小是个官,只是挣的钱少了,如果连家业都置办不起来,哪有好女子愿意嫁过去。”

    “既然当了官,以后还怕置办不起家业?无亲族长辈,哪家女子嫁过去,都是吃苦受累的命。”

    “要是他愿意入赘,是不是就可以了?”

    “你想多了吧,纵使他家中无长辈,他大小也是个官,我们汤家又不是豪门大户,他能入赘?”

    “算了算了,不成就不成了,我们自己别先打起来。”

    “我那可怜的孩儿,还不知道在哪儿?三年就送回来几封信,她的命好苦,我的命好苦!”

    “你就别操心了,她在外面好着呢,自小就是男儿汉,什么时候吃过亏?”

    “行了,都回屋忙自己的去。”

    三人分散,各回各屋。

    杨丛义与汤父聊回易聊了很久,从船队离开泉州,一直聊到出使李越、占城,再聊到三佛齐国打通海路,而后到天竺、塞尔柱展开回易,一路再返泉州,只略去了与汤鷽困居海岛之事。

    汤鷽没回老家,回易之事的经过汤父还是第一次听说,听着杨丛义的讲述,他惊叹不已,因杨丛义,也因汤鷽,当然也因海外诸国异域风情和沿途无边美景。

    这一聊,整整花去了一个多时辰,临近中午,天气越来越热,二人也有些疲乏,杨丛义便被带回小院休息。

    汤父告诉他,晚上会为他摆上一桌酒席,到时候汤家其他几房也会来人,跟神骑军做这么大生意,离了他们不行。

    杨丛义虽然觉得叫上其他不认识的人有些奇怪,但既然是伯父安排,他只能应承下来。

    回到小院,房中摆上了水果和点心。

    杨丛义从早上到现在早就有些饿了,自然先塞些进肚再说。

    吃些东西以后,炎热的气浪顺着门缝钻进房间,屋内一暖,便有了些困意,一回房躺下,不多时便已熟睡过去。

    等他终于睡好,醒来以后,已不知是什么时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