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陆游北上

    第707章 陆游北上 (第2/3页)

必行的,只不过满朝文武,无人敢提。

    赵昚为何要问策杨丛义?

    其实朝中很多人都知道,杨丛义早年在武学求学之时就已经发表过《回易富国论》,之后更是直接被朝廷授官,负责督造回易,此后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负责回易,而他能有如今的权势和地位,也基本是得益于回易。

    汴京朝廷如今度日艰难,穷得叮当响,再无人站出来解决问题,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后果难以想象。

    杨丛义是懂赵昚的,只是如今他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的武将,又有枢密副使的官职在身,按规矩是不能议政的。

    可朝廷艰难到如此地步,他再不开口,北伐大业永远别想完成了。

    所以赵昚问策之后,杨丛义冒着将来极有可能被参的风险,还是说了不该由他这个职位和身份的人不该说的话。

    当赵昚询问,具体该如何做,有谁来做较为合适时,杨丛义也没有推脱。

    他告诉赵昚,最合适的人选自然是陆游,不过他如今在江南为官,具体在何处,不得而知。

    赵昚听后,微微点头。

    陆游其人,赵昚是知道的,也是见过的。

    早年在鹜州选将营,他做为选将营主帅,在选将营内见过负责粮草筹集的选将参军陆游,此后也曾听过陆游的名字。

    说陆游主管回易处,带船队出海一趟,回来向内库上缴了不少财富,不过当时内库还掌握在太上皇手中,赵昚与回易处未有接触。

    陆游负责回易处多年,定然结识了不少豪商大贾,对回易之事也很是熟悉,确实是合适人选。

    况且如今杨丛义统管军队,身居枢密副使之位,主持枢密院一应事务,脱不开身,根本不可能让他来主持组建市舶司或是回易处,把他排除在外,那就只能是陆游。

    随后,赵昚不顾个别老臣的反对,下令筹建市舶司和回易处,同时命人南下寻找陆游,尽快将他带回汴京,委以重任。

    两个月后,陆游只身从江南来到汴京,受到赵昚隆重召见。

    在陆游觐见之后,第二天果然被委以重任,他以户部侍郎的身份外任海州知州,主持海州市舶司组建,同时兼任朝廷特设机构回易处正使之职,具体负责回易处一应事务。

    不久之后,汴京朝廷下诏,颁布了《商贾律》,以律法形式,降低朝廷向商贾征收的税率,并对征收对象和税率也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其宗旨便是抓大放小,鼓励民间经商,鼓励钱币、物资流通,吸引各方商贾向汴京、郑州、大名府、济南府、归德府、兴仁府、徐州、襄阳、海州、扬州、庐州等大城集中,在大城经营。

    南下的商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回流,城市的生气也只能慢慢恢复。

    但朝廷国库空虚,不能等太久,江北免税之下,充实国库的重任几乎全压在陆游身上,朝廷上下也都看着他。

    赵昚也给陆游下了命令,三年之内,市舶司、回易处务必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