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阅边

    第133章 阅边 (第2/3页)

杨觉是个忠臣,而且是那种意志坚定,骨头很硬的忠臣。

    他决定保杨觉。

    隔日的大朝会上,董承奏称杨觉谋刺宰相一案查无实据,请求赦免杨觉。

    皇帝问李轨意见,李轨道:“我不能无罪而杀大臣,请陛下赦其死罪,然此人行为不检,以致为小人所利用,不宜居朝堂之上,请贬为外郡佐吏。”

    皇帝恩准了李轨的建议。

    为了能让杨觉摆脱李轨的魔掌,好好地活下去,皇帝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决定把杨觉贬到徐州去。

    杨觉死里逃生,哪敢多留?

    立即回家带上家人匆匆忙忙地离开了长安。

    太史慈在关西的新城竣工之日,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太史慈作为绝对主角,出尽了风头。庆典刚结束,李轨的马队就进了城。

    太史慈大惊,忙请罪道:“太史慈抢了丞相的功劳,实在该死。怎么样,有此新城,关中可得安稳否。”

    太史慈对自己营建的新城很自得,骄傲地说:“这城就像一颗钉子,有它钉在这,关中西门稳如泰山。”

    李轨大喜,与太史慈携手到城下,见这城墙是胶泥版筑而成,根部镶以巨石,以防敌军破坏。整座城的工事异常完备,建造标准是七一,但实际达到十一,甚至更高。

    七一、十一是军事术语,表示的是攻守双方的人数比例。

    “七”和“一”是攻守双方的人数。

    “七一”就是守方一个人,凭借城墙工事能应付攻方七个人,这是对城防工事坚固程度的一种评估。

    内地普通县城的城墙建筑标准是三一,郡城是五一。

    边地标准适度提高,县城四一,郡城六一。

    但辽东地区因为财力所限,郡县城墙的标准往往达不到标准。

    李轨在辽东做太守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襄平城的城墙标准提升到六一,若非如此,当初高句丽四万大军围城,他是守不住的。

    “七一”的标准是很高的了,李轨当初也是按照这个标准给拨的款,但经过太史慈的运作居然把结果变成了“十一”,这就是很高的标准了,几乎可以与京城相媲美。

    站在西城楼,向西望去,落日下的天尽头是连绵的大山,近处则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河水被落日的余晖照的闪闪发亮,山河壮丽,十分迷人。

    李轨对新城的选址、城防工事都十分满意,但当他回头望向城内时,就有些不满了。

    空荡荡的几条大街,十几个灰头土脸的铺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