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丹麦公开赛落幕

    第207章 丹麦公开赛落幕 (第2/3页)

似乎没有对入门难度有所降低,反而,更进一步地标榜其在羽毛球界的专业性。作为使用者的我们,是否期待过N系列能稍微放低一点架子,以轻量化的设计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驾驭。但N系列始终是N系列,一切都为着专业选手而设计,所以,要在大众与专业之间找到平衡,似乎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能够同时兼顾性能又能降低使用门槛的难度,总是我们业余使用者最希望看到的。本文将尽量以一个业余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待新一代李宁N系列羽毛球拍所带来的心得。将一些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优点与问题尽可能地归纳出来,希望能给各位球友选购时提供一些建议。

    简介:

    这次评测的分别为N50III和N55III。从型号数字上能让人感觉其是一对孪生兄弟,50III和N55III有着一样的身段,都是中杆加长,50III拍框附带科技相对比较简单,使用第二代风动导流科技,也就是在5点、55III使用的是第三代风动导流科技,除5、7点各自的两个导流孔,还在1点和11点各增加一个导流孔,总导流孔数量为6个。拍头位置内外都设置了压槽,以增加拍框稳定性。

    N系列在这一代的改变并不是很大,宣传资料上标榜的新技术基本就是一项,材料使用更是只字不提。球拍造型也没有太大突破,依然中杆加长配合变化不是很大的拍框设计;线孔数量更是几代下来都没有改变多少,我用过的所有N系列都是使用72线孔,与76线孔对比,甜区偏小,2、10点的应击性能也没有那么高。不过N系列从来都是十分扎实胚子,就算72孔也不见得比其它品牌76孔的球拍容易碰坏。至于76孔产品标榜的穿线便捷性,个人还是有所保留,因为76孔线孔密,便要使用高低线孔来防止穿线时线孔被阻挡。但这样高低线孔也不见得完美,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误差,例如线孔钻到线槽外的情况也不是少见,破坏了框体刚性。还有就是高低线孔有时并不高低,几乎就是同一个水平。而且76孔还不能完全排除双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