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荼蘼驿路换山茶

    第四百二十一章 荼蘼驿路换山茶 (第2/3页)

气的气腾一下冲到了脑门。

    “你还别不服气,我告诉你你们县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一定会说是人才流失,或者说,是留不住人才,对吧?”关荫索性发表长篇大论,道,“我看过你们县委县政府的一些通告,通篇不外乎怨天尤人,不外乎埋怨上头不给政策,老百姓不理解你们的苦衷,你们有什么苦衷?教育产业化,这是你们喊出去的口号,你们也是那么做的。好的生源往一起集中,打造一个所谓的教育基地,实际上是在为课外培训提供天然的政策庇护,你们这些当领导的,没事自己去那些家庭旅馆看看,一个家里都快揭不开锅的家庭,为了孩子能够挤进好学校,砸锅卖铁,甚至出去卖血,给孩子提供一个在课外辅导班学习的机会,你们知不知道就为那一个小小的书桌,当地本来就占据绝对主流的贫困家庭付出了什么?一个贫困的地方,周而复始地贫困下去,你还想让人家学业有成的孩子回去给你们当韭菜?”

    殷无庸嘟囔道:“那只是个别现象。”

    “扯淡。”关荫毫不留情,批评道,“我要是你们的上级领导,你们这个班子,我一个都不会留下。什么叫个别情况?恬不知耻地把这件事当政绩吹嘘,敢问你们这些当领导的有几个去过学校?我告诉你,就算是你们吹嘘最好的学校县一中,每天能够在学校待够八小时的老师绝对不超过三成,其他人上哪去了?我告诉你上哪去了,全在外头的培训班呢,一节课一个学生收费八十块钱,一个班算一百人,人家能拿八千块钱,一天八千,各种费用除外,至少有两千块钱的收入吧?在你们那个县城,月收入在六万左右的家庭,你觉着算不算是高收入群体?”

    段镇胡被震惊了。

    “你这材料属实吗?”段镇胡饭都不敢吃了,这可是大事。

    关荫道:“我估计你们要派人下去调查,至少还能调查出一点东西的,我看过他们省里给那个县城的定位,第一是教育强县,一个是民工大县,二十多万人的县城,专职民工超过了八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当地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和所谓的‘教育分级制度’,我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定的政策,但定这个政策的肯定是王八蛋。什么叫教育分级制度?还当地特色,这话,在当地谁敢提出来,当天晚上就被老百姓抄了家,要我看,当地的教育产业,就是一块人血馒头,当地的达官贵人吃的满嘴流油,全是人油,知道当地老百姓怎么称呼你们衙门吗?他们叫那个造价七八个亿的两府豪华办公建筑群叫炼油厂,炼的全是老百姓身上的油。”

    所谓分级制度,听起来挺公平,学习好的去好学校,将来送进大学校园,成绩不好的就中学毕业之后出门打工,成为当地“富有特色”的“民工大县”中的一员,可这并不是建立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再同一条线上的“分级制度”,谁家有钱,谁家能够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去培训,谁家孩子就有大概率进入几所最好的学校就读,没钱?

    没钱你孩子哪怕是圣人转世,那也别想踏进好学校的大门。

    殷无庸吓坏了,这可是告状啊。

    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人居然浑到这种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