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响鼓不用重锤敲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响鼓不用重锤敲 (第2/3页)

荫点头,这一点他承认。

    比起印象深刻的李云龙和赵刚,形象栩栩如生的张大彪和魏和尚,他加入的这个时空的元素,的确存在着形象单薄,人物脸谱化的问题。

    这是笔力的问题,不能说他态度不端正,认识不到位,也不能说他笔力太差,但比起经典的形象,他塑造的形象,的确存在老景头说的问题。

    这得继续钻研。

    不过,对这一点,关荫有深刻的认知,他知道自己要创造一个形象饱满,融入剧本,甚至融入那个时代的新形象,甚至新的群体形象,那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他用心打磨,用大量时间,基于各种历史形象,完美地塑造出来的。

    “这是一个大纲,对这个人物,我现在还在找历史原型,没有历史原型,这样融入那个时代,至少融入这个剧本的人物就是空中楼阁,我写的飘,观众看着也出戏。”关荫先承认缺点,然后表态,“放心,不能让这个人物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

    《亮剑》剧本,不可能只有二三十集就完成,要加入的形象有不少。

    老梁头就说:“另外,楚云飞这个形象,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必须承认,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尤其军事教育的军官,哪怕在对面,那也是不少的,如果在对面的部队中只出现了一个楚云飞,那是顶不住南方战场上,甚至晋西北战场上倭寇的铁蹄的,必须承认他们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但也不用夸大。这个问题很重要,一个楚云飞远远不够,晋西北,我军有铁三角,老西儿也有几个过得去的,甚至优秀的手下,你不要把不是我们的人写的那么弱,要是那样,后来的那场战争,我们就不会付出那么多牺牲,你在剧本里也不可能付出李云龙重伤,甚至错过南线战争的牺牲,我看,对那帮人的描写,你还是应该再加入一些素材,另外,那边跟皇室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应该有一部分侧面描写,伏击倭寇将军观察团,完全就是一个理论讨论的舞台嘛,为什么不加入更精彩的描写呢?”

    关荫道:“观众接受能力。”

    “那是你编剧的能力问题,不要认为观众接受能力太低,也不要认为观众接受能力太高,怎么把理论通过剧本,通过特定场合,特定人物,特定对话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