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三十一章 盛世之音

    第两千一百三十一章 盛世之音 (第2/3页)

只有百亿分之一。

    为了这百亿分之一的机会,王教授和另外一位不遗余力为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而奔走的邱教授正是力主建造国家环形电子对撞机的主力。

    而在这两位教授的对面,则是世界级乃至史诗级的物理学家杨老。

    杨老认为建设环形电子对撞机需要消耗的资源太多,而且现在研究出来原子的结构和构成物质至少五十年之内对于人类文明并没有明显的意义。

    所以王教授和邱教授跟杨老形成了一个长期的论战局面。

    两位教授为建立国家级环形电子对撞机而四处奔走,杨老就提出至少现在不适合建立这玩意儿的意见。

    这是好事儿,应该说三位以及和三位物理学家站在一起的物理学家都是好样儿的。

    科学是什么?就是在不断的论证中向前发展的以技术为动力以理论为指导的体系。

    这个过程不能缺少推动,也不能让质疑销声匿迹。

    早在我们国家刚讨论建立环形电子对撞机的时候,西方国家已经有人明确提出了这方面的理论。

    西元2012年欧洲大型强子对桩基(LHC)发现了理论上早已提出的大型对撞机的中级目标。

    这种物质构成叫希格斯粒子。

    2013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开确认,此前发现的疑似希格斯粒子已经通过验证。

    很快,发现希格斯粒子的恩格勒特和罗伯特布鲁特先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时候的物理学界一片沸腾,同时为希格斯粒子取了一个“上帝粒子”的名字。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这玩意儿有啥用?

    这是直接有助于解释一个困扰人类的终极问题——物体的质量是哪里来的的突破性发现。

    分子解构理论提出之前,人类文明是缓慢往前发展了。

    可分子解构理论的提出使得人类文明迅速往前跨越了一大步。

    人类的未来在星辰大海,离不开高能物理的贡献。

    但是问题来了,希格斯粒子是发现了但这玩意儿从哪来的?

    这就需要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进行研究。

    至于为什么要搞大型粒子对撞机,这问题大部分人应该怎么想也不明白。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咸鱼来说,只需要明白想要成为希格斯粒子工厂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大就行了。

    有多大才算得上合适?

    贼鹰家搞的三百公里环形对撞机还不够。

    只有吧对撞机建的尽可能大,才能使得其成为一个理想的希格斯粒子工厂。

    这是生产大量用来研究的希格斯粒子的前提。

    但这玩意儿太耗费资金了。

    早在四十年前贼鹰就搞过这个东西,当时就需要两百亿美元支撑。

    这谁顶得住?而且后续投资很可能比这还要多。

    因为大型粒子对撞机建设出来之后开机一次耗费的能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贼鹰偃旗息鼓了再也没提这玩意儿。

    欧洲的研究却没有停下。

    只不过欧洲没那个力气搞那么大的,于是搞了不到贼鹰三分之一的对撞机。

    结果大部分人应该从新闻上看到了,那玩意儿漏洞百出几乎把90亿美元打了水漂。

    到现在,欧洲原子研究中心批准建立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桩基只能以原设计能量的一半运行。

    好的一点是开机四年后美妙千万次撞击的强度终于让欧洲强子对桩基撞出了希格斯粒子。

    那一年,贼鹰把希格斯粒子的发现列为当年十大成就之首。

    这是堪比登月的一个伟大的发现。

    可是然后又有什么发生呢?

    没有!

    早在西元1964年就为主流学界认可的恩格斯粒子的存在猜想被发现了,但是并不能运用到什么产业中。

    和希格斯粒子一同被寄予厚望的超对称粒子到现在还是没有任何蛛丝马迹。

    最重要的是环形电子对撞机的能级已经达到预测出现“超对称粒子”的十倍以上,可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撞出超对称粒子反而发现原始预测参数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以上的理论都是错误的。

    这也就是说对于欧洲强子对撞机项目而言几乎没有成果,最大的成果就是花钱买了教训验证原来的关于这部分的高能物理猜测都是错误的。

    这就让杨老提出“party is over”,几乎等于权威认定这场持续半世纪的高能物理的盛宴已经结束。

    杨老的话不啻冬天里的钢铁,让帝国关于这方面的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