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四十三章 咱们家也有余粮啦

    第两千二百四十三章 咱们家也有余粮啦 (第2/3页)

往外驱赶的。

    泾州当地一家媒体就问,你介绍的那产业链有多大?

    “泾州没那个实力吃下去,不和周边的几个县区联手连能源供应都吃力。”关荫道,“现如今辅都的能源供应已经快速向新能源靠近了,传统能源方面三晋过来的,环洲过来的已经能填充空白,如果周边的那个能源县不抓紧调整产业配置,不和周边联手推动陇东地区的小产业链用不了几年那些能源产业可就要被调整了。”

    那能咋调整能源产业链?

    “一方面要投入科技的力量,比如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比例,还有就是利用周边几个县城的发展建立小区域循环能源经济,另外还要考虑能源耗光之后怎么办,这方面凉城知府有考虑,”关荫透露一个威慑性消息,“知县可以不考虑县城的未来,知府必须全面规划,我估计很快要出台新规矩了吧,就看这些区县怎么跟上这趟车了。”

    这消息比较吓人记者们连忙记下来。

    “但是咱们凉城的旅游环境也不错啊,发展一下还是比较有前途的。”记者们忧心忡忡。

    关荫就问:“节假日游客想去看人都看不到多少你发展啥?”

    那就把这方面扔掉啊?

    “这块先放一下把基础产业发展起来啊,没有工业带动你交通发展起来也是浪费,没有稳定的农业光吃饭就把当地人累趴下了,当地人都看不到希望外地人来干啥?别看一些文青老喊着什么归田园居,没有工业文明支撑田园就是流大汗吃不饱饭的沼泽,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我们有能力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这是沉下去认真发展的事情,不要老跟着一些伸手就要成绩的人的节奏跑,那是没有前途的。”关荫打比方告诉记者说,“没有扎进泥土里的根系哪来繁茂的枝叶?”

    这话在理儿。

    “那就看人家怎么决定了吧。”记者们也比较无奈。

    沉下心做事情的人太少了。

    “第一要沉下心了解本地的地理位置和优势,第二要认识到当地的发展短板甚至极限,第三还要有点小区域的战略眼光,这是扎根当地和当地人。再一个就要充分发挥调配资源的权力的积极意义,要不然就只能被一些键盘侠挟裹做一些纸面功夫。”关荫说。

    这话反正很让记者们赞同。

    关荫给饭馆结了账问了下记者们在县城守着的用意。

    这时候他才知道有人已经开始蹭《大秦帝国》的热度并打起擦边球了。

    辅都的一些娱乐公司,包括鹤松都在往《大秦帝国》剧组凑。

    有七八个剧组已经开始拍秦代的历史剧了。

    鹤松有一个剧组拿到公司的投资,在凉城这边拍《王母传奇》。

    这是说秦穆公西巡遇到王母的故事。

    有一家小娱乐公司成立了拍摄《黄帝问道》剧组拍摄皇帝问道的故事。

    还有人拍《柳毅传》也就是柳毅和龙女的故事。

    这算是比较正常的剧组。

    有几家不正经的剧组已经在筹拍《始皇西巡》了。

    关荫知道始皇帝西巡到过崆峒山下,可这是为了威慑西边的游牧部落吧?

    他们拍的是啥?始皇帝拓边还是彻底收拾老秦人故乡的一些部落?

    都不是,人家拍的是始皇帝和仙女姐姐的爱情故事。

    还有人公然开始拍《秦孝公》。

    对,就是《大秦帝国》第一部里的秦孝公嬴渠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