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四十六章 关老师出品,要看赶紧

    第两千二百四十六章 关老师出品,要看赶紧 (第2/3页)

方面的工作那可就是汇报。

    “经济方面没太大的问题了,我们的招商引资搞的不错,现如今现代化工业园区也繁华起来了,最大的北方影视器材生产厂商已经扎稳脚跟能跟一些国外企业比拼,再加上新成立的网络文学公司也已经开始正规化,带动了老旧产能的升级,估计我们可以在三个月之内把丢掉的成绩追回来。”知府汇报,“但问题还是对于深厚文化精髓的宋城文化的开发不够,最起码不是健康有序的开发,还是关侍郎以前讲过的一拥而上都去开采,忘了保护开发的必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关荫道:“动起来总比坐着强——跟辅都的合作进展怎么样了?”

    挺好。

    “来往明显比以前多的多了,半年的交流的确加强了互相学习的深度,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在传统戏曲方面的交流与发展,我们通过相关方面的帮助,已经在宋城大学设立了传统戏曲发掘研究专业,在这方面我们认为我们拥有比影视学校更深厚的实力和资源。最关键的还是人才,我们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只能自己一点点培养。”知府很苦恼的就在这儿。

    同知连忙总结总体成就:“基本上是在关侍郎的《艺术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艺术论》?

    晋阳知府也点头称赞:“这本《艺术论》把别人不想说不敢说的都说出来了,里面既有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解读也有社会各界的态度和要求,算得上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对目前文化发展尤其野蛮发展的娱乐资本和人民群众对文化要求的矛盾讲的很透彻。”

    关荫奇道:“我啥时候写过这么一本书?”

    他还真忘了自己零散交给三巨头的关于文化界的现状和本质的探索的报告了。

    关荫习惯于长篇大论但也不缺乏短小精悍的文章。

    他这一年多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三五次奏章交到三巨头手里,也有以礼部的名义下发给各地方的。

    只是他从来不管这些,问题提出来努力找出解决办法然后就交给三巨头审读。

    这不就在去年年底的会上,他提出的所有章程全部被皇帝拿过去之后,三巨头就把他写的文章汇聚成一本书,算是哲学类的书籍出版发行了。

    发行方可是非常了不得,那是经常把三巨头的文章和讲话稿拿去汇总成书的单位。

    而且审定的单位还是明光那边。

    可谓级别相当高了。

    这书一次只出版了不到十二万册,三百多万字的书没有引起行业的注意也没有惊动社会各界。

    只是这些东西在有心人眼里可是好东西。

    那是三巨头在文化方面的集体意志的代表。

    宋城和晋阳两边还专门开会集中学习了一下这本书的精神。

    宋城知府特意带了一本过来。

    关荫拿过来看了一眼,封面很简单朴素一如三巨头的书。

    可封面上有几个标记必然引起有心人的关注。

    其一当然是一二三办的监制,接下来就是明光的专门推荐。

    更让关荫感觉惊讶的是上头印着代表帝国和大会的图案。

    这就意味着这本书已经进入专业系列丛书了。

    “有点捧得过高了。”关荫翻开扉页看到皇帝和方先生联合序言还有李扩情的亲笔题名就有点惶恐。

    他记着还有关于军事文化的发展的文章,翻到目录一看果然都在。

    所以这本书上头还有军部的推荐以及指定军事文化指挥方面必读的认定。

    这的确有点捧得过高了,关荫觉着如果当推荐读物还行但要当成必读书籍就有点过分。

    他感觉这可能是三巨头在缘木求鱼至少急功近利。

    “你们等下我打电话问一下。”关荫立即找礼部询问。

    赵部堂接到电话还有些奇怪,这货莫非又想起啥主题?

    结果问的是《艺术论》这件事,赵部堂就很放心了。

    这书的确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敢于讲真话摆事实。

    “不过分,你要明白这本书只是一个提纲,具体怎么做还要各方汇总意见形成指示,这也是要求各方踏踏实实讲话的建议,我和李尚书还商量接下来由我们礼部发一本书,要不是你实在太忙现在已经让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