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四十七章 我的一个艺术家老丈人

    第两千二百四十七章 我的一个艺术家老丈人 (第2/3页)

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不较真的人就得想古代女人能考状元啊,较真的人就得跟讲,古代还真没有女状元,两宋时期女子可以启蒙可以上学,但从来没有可以考科举的,当然了,这出戏只是为了表现一种生死不渝的爱情,可以不计较这些,但逻辑上讲不通的现在也没人想着改,一改就把所谓高科技加进去,这怎么行呢。还有,我们的戏曲一般脱离不了两种范畴,一是‘奸臣害忠良’,二则为‘小伙追姑娘’,但又没有充分把主题发挥出来,展现的大义比较多,个人情怀和大义的结合不是很好,所以才有后来一些批评家说的我们的戏剧突破不了所谓艺术壁垒的屁话。要感动观众首先要跟上时代,这是一个大问题。”

    一群官吏听的云里雾里完全搞不懂。

    倒是宋城几个文化人听明白了。

    关侍郎对如今戏曲界的剧本和设置有想法。

    那能谈的具体一点吗?

    “关键就在于吃这碗饭的人用心了,原来的剧本是写给目不识丁的大老粗看的,戏唱给大多数人都没有文化水平的观众听的,在讲究语言艺术魅力方面做的不够到位,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观众越来越多都是义务教育培养出来,至少懂得语言的优美通顺和逻辑是可以完美融合的道理的观众,还拿着原来的剧本唱着逻辑不通的唱词,那难怪观众拒绝戏曲而选择看肥皂剧,至少肥皂剧虽然逻辑狗屁不通可人家亮丽的男女演员养眼。”关荫道,“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过于追求所谓的舞台艺术表现张力,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辅都秦剧团的几次改革都没能让观众认可。”

    赵姐姐立即给老爹拨通视频,女婿娃要讲话了得听。

    赵老爹正准备烧炕呢一看还有这好事儿,连忙又把几个一起唱戏的秦剧团的团长拉了进来。

    几个团长一看这架势心里有些打鼓。

    赵伏雷很严肃地要求女婿娃重点讲一下秦剧团改革没有收获观众认可的事情。

    “这没什么好说的,们改革说是为了艺术,实际上大多数秦剧团是因走投无路才想着糊弄一下打开市场,演员是要吃饭的,为了市场改革没什么丢人的,丢人的是明明在向市场要一点收入,偏偏还要装的那么清高,一副我是艺术家们都是土鳖的嘴脸,这种改革只能把一个行业拉到更深的水里。”关荫毫不留情地痛批家乡的戏曲,“年前我看了一场据说大腕云集群众热烈响应的大舞台剧,说的是秦始皇派王翦灭楚国的事情,舞台布景全用所谓高科技材料搭建,比我们游戏公司制作的画面还好,演员表演的也很卖力,实际上啥结果们很清楚,这就是放着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尤其关西几个亿的观众不爱,非要把秦腔推广到别的地方,但路子又没走对,所以被市场和观众毫不客气一棍子打回来的表现。”

    赵老爹频频点头严肃地批评:“我早就说过秦腔要是脱离了城门洞里那些老观众只有死路一条他们还不信。”

    不是那些人不信而是他们太高看自己的实力了。

    “我听说现在还有一群人为了某位名家成立某流派的事情闹的不可开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