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三十四章 我辈身为读书人,只为万世修太平!(上)

    第两千五百三十四章 我辈身为读书人,只为万世修太平!(上) (第2/3页)

也要买一辆车,为的是‘上下班方便’,每天都要坚持回家,哪怕天上下刀子都要回去,这不能说有什么错,但口口声声说自己有多辛苦,为本地做了多少贡献,很恶心。”

    那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呢?

    得过且过还是有一个人用一份才呢?

    “教育,必须把理想不在乡镇,事业不在山村的问题解决好,解决的首要举措应该是人的因素。”关荫说了公道话,“实际上,对于这些基层人员的确有些不公,拿着最微薄的薪水,做最繁复的事业,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地方,能力不是主要的,门路,钱,才是最重要的。一个能进会的副乡长,熬到资历还不能升迁,只能通过门路才能拿到待遇,待遇就算上去,收入依然很低,他们也是人,也有父母要赡养,也有子女要教育,如果连家庭基础建设都落下了,他们哪里来的精力考虑国计民生,又何来心情为乡村的人民服务?所以,教育要跟上,基层工作者们待遇还要提高,至少提高经济收入才行,当然,”关荫又说了一个事实,“规范更应该严格,人浮于事的情况很严重,外行把内行当成牛羊使用,尤其一些县衙里的衙内、押司、乃至于勾当公文事务俱都盘根错节,不是这个知县的女婿,就是那个知州的妻弟,这样的人对于真正凭成绩考进来,且正在做事的人来说打击太大,更严重的是这些人什么都不懂,只知道问做事的人要数据,要数据,要数据,哪怕让这些人什么都做不了也要先把他们的数据整理上去,不把这些垃圾清理出去,真正干事业的人也会慢慢消磨成老油条。”

    他说了一句很触目惊心的话:“新的皇权不下乡已经成为现实。”

    皇帝直接问:“让你当知乡你会怎么做?”

    “我难当这个例子,全世界谁能比我更横啊,我就是个知村也能照闯大内,谁有这待遇?”关荫道,“这个榜样我既不能当也当不好,我是个特例。”

    “不,你是个奇葩。”皇帝嘲笑道,“好了,朕知道这个情况了,下一阶段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打电话,是让你别呆在炕头上忘了自己的使命,出息点别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