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七十一章 长袍一穿,说个怪圈

    第三千一百七十一章 长袍一穿,说个怪圈 (第2/3页)

点。”府尹不满道。

    老赵笑着说,那是胆气不够大。

    “也是本事不够大。”知府板着脸听半天才叨咕。

    可观众们很满足。

    这几年,国内的相声社雨后春笋了。

    可大部分不是卖脸就是所谓“午夜场”,真正爱听相声的人不乐意听这些。

    海青社够味儿。

    “别的不说,每个人基本功就比别的相声社厚,相声要光在那逗观众哈哈一乐,那干嘛不去听脱口秀?传统的本事,可以革新但不能抛弃,这帮年轻人不赖。”观众很高兴。

    原本一百二的票价,现在七十块钱。

    关键是,票价打折可吃的喝的不打折。

    花生瓜子随便吃,只要不带出去就行。

    茶水哪少了立马有人添上来,虽然不是好茶可分量十足。

    哧溜喝一口浓茶,王老同跟刘大洋就很满足。

    “好,这帮孩子贯口儿能新编,学一段绕口令,能把现实中的段子融合进去,虽说还是太直白,有点带观众气氛才能达到抖包袱的目的,但能这么做,既探索,又传承,已经很不错了,基本功还得锻炼。”刘大洋赞扬。

    王老同咂咂嘴,有日子没听那俩在台上逗乐儿还真有点想念呢。

    “我也想听啊,不知道这么着,就是在那骂人,别人也没那两个那么损,胆子大,关键是没本子,想啥来啥这一点。”刘大洋也羡慕。

    “那也是本事,主要问题是,这两个说相声,实际上就是敦促,一般相声演员最多做到批评,地位没到那,说句话分量不同。”王老同很担忧啊,“我最怕他们基本功丢下了。”

    不能。

    “我听人说,贝观海现在每天三小时基本功不离手,小关基本上也每天过一遍训练,比相声社的演员专心,”刘大洋忧虑,“我反倒担心他们的手艺没人承接。”

    肯定没人承接啊。

    以那两人的地位,年轻一辈谁有那分量接。

    “我倒是看出点名堂了,很可能还是要走群众路线,不在于一次性把话说的有多重,而是要多次说一句话,达到和他们说一次分量相等的目的。”王老同侧身为顺天府尹,“你们觉着呢?”

    这是在探讨,关荫很爱看到的一点。

    进门的时候,贝老师拉着这家伙要直接去后台。

    “你就说,今晚又要骂谁。”贝老师不在乎有没有本子反正人家心里有本子。

    关荫道:“不把娱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