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二百三十九章 你在十八层

    第三千二百三十九章 你在十八层 (第2/3页)

’? 但处处体现着‘美学仪式感’? 通俗来讲就是长镜头叙事,就好像一副山水画儿,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个感觉。这部电影里? 我是震撼的? 人性的历史性? 历史的人性? 趋利避害到麻木不仁? 舍身取义到生不畏死? 镜头是冰冷的,用极其无穷的镜头,展现镜头之外的温情,说的是小人物,讲的是大人性? 从卑微到高尚? 从渺小到伟大? 这是算得上一部群英谱和群丑谱的集大成者? 是没有办法批评的一部电影。”戴老师叹息,“我的一个学生发微讯告诉我,他们组织讨论《农奴》的艺术性? 前几天有了结果,我一问,特别失望,可以说时代和剧组要告诉他们这些学院派未来精英的,他们一概没有掌握。”

    记者说,他也没太看明白。

    “观众是看明白了,所以觉着没有看明白。”戴老师不客气地责备主持人,她认为这是一种揣着明白当糊涂,“你可能没有弄明白人性的历史性,以及历史的人性。简单来说吧,人性的历史性,表现在老爷与高级奴才对待农奴的态度上,旧社会,不论老爷还是奴才,天然认为农奴就是他们的牛羊,这是旧社会的通识,这不就是人性的历史性?历史是有人性的,所以有了后来的事情,觉醒是一个伟大的事情,表现在电影里,就强巴自问,农奴生来就低贱吗,难道要世世代代低贱吗?这就相当于,人类的祖先抬起头,仰望璀璨星空的那瞬间。”

    主持人恍然,原来还能这么看。

    “没有大道理说教,就是把残酷的历史展现在你面前,但今天的观影者,有几个是带着眼罩,关上脑子,糊里糊涂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呢?有,但很少,所以有眼睛带脑子的人,自然会用今天的视角,看待那段残酷的历史。这就是电影的高明之处,也就是人性取舍,更体现着立场的取舍。整部电影要表现的,其实正是今天的普通观众看前半段的过程,心中所蕴藏的那股愤怒的力量,这部电影伟大就伟大在,做事情的都是人,残暴无情的老爷,助纣为虐的奴才,菩萨般的金珠玛米,他们都是人,有人在作恶,有人在行善,是有血有肉,有历史和立场的人,反过来,这不是现代众生相的白描吗?”

    这就超纲了。

    惹事精的电影,肯定有言外之意。

    可要表达的不就是那么一种意思吗?

    “这部电影是一篇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