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六十八章 朝阳满身,何惧彷徨

    第四千六十八章 朝阳满身,何惧彷徨 (第2/3页)

 “你那一路子的。”另一边刘老板跟丁老板示意。

    “功力够了,大概是方式不同,这是人家的路子。”丁老板却跟另一边的谭老板说。

    这时,《杀庙》到正中间,韩琦真君子,不愿杀无辜,但要就这么回去交差,他自己也活不成。

    这里有一个细节处理。

    原版《杀庙》中交代得很粗糙,只说韩琦真君子而不交待其它的考虑。

    关荫修改的版本里就有新的介绍。

    “杀,自己作为最后一个知道驸马重婚的证人,只怕也活不成。”这是第一个交待。

    有观众可能就不怎么喜欢了。

    难道韩琦不能是一个纯粹的真君子?

    当然可以!

    可韩琦不是傻子式的君子。

    他有自己的智慧,也有自己的立场利益。

    没有立场的人是糊涂的人,没有利益的人是比小人还可怕的人。

    唯有脱离了自己的立场和利益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故此,滚白与二六板唱词中,关荫加入了第二重考虑。

    “不杀,自己不但活不成,自己的家人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而且,自己不杀,陈世美心狠手辣,未必不能派出更多的人行凶。”

    这是韩琦的第二个考虑里的第一重。

    那么第二重?

    自然是对岚萍公主的无情嘲讽。

    “国王家的女儿娇养惯,哪知百姓多可怜,陈世美是她的亲夫婿,又是大宋的驸马男,为此,她未必不能做出秦香莲母子的灭门案。”

    纵使告到官家前,他们母子的三条命,能比得上大宋的脸面?

    为此,韩琦果断决定:“仰面问天天不应,低头喊地地不答,人凭良心树凭本,钢刀不把无辜杀,天地有公心,日月无私照,韩琦一命换三命,让开庙门放他逃生吧。”

    而后铺垫包拯的威名:“这散碎银子赠予你,你母子三人去南衙,莫可迟疑莫可慢,不去南衙定追杀。南衙状告陈驸马,包公铡下无滥杀,办完此事有交待,汴梁城里来寻咱。”

    “这是啥安排?”一刹那没人看得懂。

    下一段全都明白了。

    韩琦自刎后,秦香莲明白了,这是要托付她事后跟韩家的子孙说一声,“韩家妻没错嫁人,韩家男没有投错亲,韩琦一死英魂在,百世流传君子风。”

    “改得好。”国子监立即点赞,并预测,“《后三对》应该也有剧本了吧?”

    秦剧团:“这个原本就有,大概是改编了的。”

    但对韩琦一人的改编不算改,这里也修改了秦香莲的人设。

    “他古道热肠救危难,我不报答心难安,深夜里出庙门进边梁不往南,拼一死要保他周全。”

    老戏迷轰然叫:“改得好!”

    韩琦古道热肠,秦香莲也不是一般的女儿家,这一段改的,真叫人拍案叫绝。

    一霎时,那个只会哀哀切切叫饶命的小妇人,果真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两口子的对手戏,改得好,演的好,秦香莲的形象一直都是到处喊冤的小女人,这一下,除了为母则刚,还有知恩图报,这个人设,影坛学到没?”国子监喝彩。

    您别说了行吗,再说他们都成了……

    哦,他们原本就是榜样啊。

    那算了不说这些话了。

    “过瘾!”老戏迷大呼痛快。

    “就觉着,这出戏在人家手里活了,”李老师年纪大了,精神稍微有些不济,但此刻真有些激动,回头问道,“赵老板,《周仁回府》有没有改编?”

    “听不懂,没意思,走了。”

    有人说细节,有人带节奏,这是永远少不了的两种态度。

    但对于后者,真在乎传统文化的人压根不在乎,你来了你贡献不了几个收视率,你走了也没人在乎你来过。

    真要是看不懂谁会特意说看不懂老子不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