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如果李二陛下,这时候病死怎么样?

    第四十三章 如果李二陛下,这时候病死怎么样? (第3/3页)

  毕竟你爹都病得这么重了,这时候再闹出个人命出来,有心人推算一下时间,一个好色无度,不守孝道的帽子是逃不了的。

    大是大非面前,李承乾拎的还是很清楚的。

    李靖长叹一声,相信了李承乾的话,毕竟李世民都快临近不惑之年了,作为一名日理万机的皇帝,又有着千娇百媚的后宫,以陛下那喜好渔色的性子,身体想不垮,也难。

    而且,对于生病这事,古人想预防难于上青天,谁也挡不住。

    当下他打开圣旨,仔细地阅读起来。

    李承乾暗自松了口气,他真怕李靖细细追究起来,哎……宫闺秘事,不谈也罢。

    李承乾静静地看着李靖,脑海中李世民昏迷前的话一遍遍回荡着:“李靖识进退,知大体,才能尤高,你爷爷非常欣赏他的才能。

    曾称“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皆不能相比。”

    你和他交情一般,为父估计你很难掌控他。

    所以我想让他率军协助西突厥的咥利失一道,平定已有反意的乙毗咄陆,暂时先维护西域的稳定,等我病好之后再灭高昌。

    若是他不同意,你就夺了他的兵权,带兵回长安。

    为父这病恐怕一时半会也好不了,乾儿你先带人回去监国,自长安到吐谷浑一来一回快有半年的时间,以你皇爷爷的身体恐怕撑不了多久。

    我怕国内有变,你先带人回去,接替你皇爷爷稳定政局。”

    李靖皱眉,灰白的眉头难以看出他的想法,他缓缓放下圣旨,冲着李承乾微微行礼后,叫来侍卫:“来人,你们去把李王爷和侯尚书叫来,我有事与他们相商。”

    不得不说李靖对于功名的洒脱做法,影响了他的子孙,所以他的子孙们也无意于官场争逐,沉沦于芸芸众生之中。

    也正因此,他的子孙躲过了永徽初年的那场涉及广泛的“谋反案”。

    初唐功臣中,多少人的子孙折在了李唐皇室斗争之中:房玄龄的两个儿子房遗直、房遗爱;杜如晦的儿子杜构、杜荷;柴绍的儿子柴哲威、柴令武;长孙无忌一大家子;李勣的孙子李敬业……

    长长的一大串人名,或许李靖正是认识到名将身后的累累白骨,才谦退隐忍,甚至教育子孙,最终虽和光同尘于百姓,却也得以安然而生、不遭横死。

    PS:至于唐天宝年间,百年之后,李靖的家庙都成为了贵戚杨氏的马厩,思来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功臣之不永,唐之衰败,可知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