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明争暗斗

    第三十六章 明争暗斗 (第2/3页)

不慢地说道:“一个小小的梁山哪里需要大动干戈,想征讨,随便派支厢军就可以。如果不想征讨,官家下旨,派个官员选址招安就可以了,一点都不麻烦。”

    小小的梁山没有一个人会当回事,可是这里面牵涉到了柴进这个前朝皇家贵胄,牵涉到了丹书铁券,牵涉到了上千万贯的财富,就不能不让人放在心上了。

    宋徽宗赵佶没有理会朝臣们的争吵,喜欢玩弄权术的他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朝臣明争暗斗的气氛,这样既可以防止重臣结党,又可以体现出皇帝居中调停,乾坤独断的威严。

    其实,倒不是宋徽宗特别喜欢在朝臣争斗中居中调停,来实现自己的乾坤独断。最关键的恶果还是宋太祖赵匡胤这个开国皇帝种下来的,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去了后周的江山,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目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大将军乱政的恶果的赵匡胤害怕武人乱政,害怕再出现黄袍加身的情形,他就别出心裁地搞了一个士大夫与皇家共天下,一起打压武将。出发点是文臣士大夫和皇家一起骑在武将头上,谁也没有想到士大夫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官集团,动不动还出现士大夫欺负皇帝的场面,最典型就是宋仁宗时代。一代明主宋仁宗被文官集团欺负的都到了唾面自干的境界,这对于宋仁宗来说倒也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宋徽宗来说是绝对不行的,这也是他重用六贼的原因,在对朝中重臣争斗中推波助澜,最终实现自己的乾纲独断。

    看到重臣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宋徽宗心中的怒火反而消了不少,他冷眼看着高球,在暗示这个家伙抓紧拿出个行之有效的方案,不管怎么说抓紧把丹书铁券拿回来,至于柴进的死活无关紧要,当然了柴进的家产最好还是拿回来。

    在这个时候,高俅有点后悔听高廉的馊主意了,私下扣住丹书铁券一点卵用都没有,搞不好还引火上身。在看到官家盯着自己的时候,高俅就知道躲不过去了,于是就硬着头皮说道:“启禀陛下,虽然柴进私下勾结梁山匪徒,但毕竟不敢明目张胆的插旗造反,臣这就派人对柴进实行抄家,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东西找回来。”

    “很好,就按高爱卿说的办!”宋徽宗赵佶还惦记着仙长林灵素讲课,懒得理会蔡京等人的争吵。

    回到家里的高俅长处一口气,在宫里实在是太压抑了,满肚子都是火的他找不到地方发泄,可以说看谁都不顺眼,连看到宝贝儿子都有上去踹几脚的冲动。

    也该蒋忠倒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