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人算不如天算

    第二百二十章 人算不如天算 (第2/3页)

候节省下来的粮食岂不是更多?

    以往他们就是这么做的,只是有了自己的土地后,有些松懈,现在不过是重操旧业。

    渔获的丰收更是必然的。

    相比起庞大的安迪斯内陆湖,以前生存在他周边的几十万安迪斯山民从它身上汲取的物资,不过是九牛一毛。

    用比较有科技含量的话说,安迪斯内陆湖的湖水来自四面八方的安迪斯环形山,里面的矿物质、微生物丰富,自然养育出更多的水生物来。

    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形容,十分贴切。

    实际上,这里才是安迪斯山脉最养人的地方。

    相对富沃的物产,让这里的人有些不思进取,不仅让渔猎方式,数百年来没有发生改变,当初四水城作为安迪斯山民中最大的一股势力,死守着自己的地盘,对西峦的山民不管不顾,任由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若不是永夜集团军的突然崛起,这种状态只怕还要继续持续下去。

    永夜集团军稍微变换了一下捕鱼方式,便大获丰收,不光解决了周边军民的大部分食物来源,还有大量的渔产干货运往永夜集团军的其他地区,为度过粮食危机做出的贡献,不在北方要塞之下。

    在永夜集团军一系列组合拳下,近在咫尺的危机,就这样轻轻松松跨过去了不说,物产还有所剩余。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今年的雅各布军州并没有持续前几年的风调雨顺,从冬天开始,降雨量便相对减少,开春后,更是持续数月的干旱,偶尔有两场雨,连地皮都没湿透。

    永夜集团军的春小麦耕种受到了严重影响。

    好在永夜集团军并不是那些反应迟钝的勋爵贵族,在出现这种反常天气第一时间,就做出了相应的备案。

    永夜集团军从一开始未雨绸缪建设的水车之类的灌溉设施,开始发挥作用,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影响相对较小。

    剩下的三分之二灌溉不到的,都改种大豆、红薯之类比较抗旱的农作物,虽然有一定程度减产,但是基本在可控制范围内。

    未来一年,永夜集团军的粮食依旧处于紧紧巴巴状态。

    不过相比起曼育军领,他们的状况已经好太多太多。

    是年,曼育军领大旱,河流断绝、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旱极而蝗。

    铺天盖地的蝗虫,就像黄色龙卷风,将曼育军领可以啃食的绿色东西啃食一空之后。

    一部分东进,沿着雅各布古河道而上,朝着安迪斯山脉而来。

    永夜集团军如临大敌,从上到下,全部动员,力图在蝗灾造成伤害之前,将它们灭杀掉。

    值得一提到的是稀释成水的麻醉剂对它们具有奇效,被喷中之后,很难再次振翅高飞。

    这个不是永夜集团军研究部门的成果,而是广大民众的智慧结晶。

    事实上,从去年起,就已经有人拿稀释的麻醉剂当杀虫药用,今年经过永夜集团军相关部门研究调配,正式大批量生产使用。

    亏得永夜集团军成立之处,就大力推行家禽养殖,用以除虫的优良习惯,雅各布军州自身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虫患,但是在没有成型之前,就被压了下去,并没有造成毁灭性破坏。

    蝗虫更大部分西下,浩浩荡荡,宛如黄色大军冲入小亚细亚平原地区。

    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小亚细亚平原第二季农作物受到了严重破坏,粮食大面积欠收,少数比较严重地区,甚至出现了破产流民。

    小亚细亚平原的富庶,只是相对而言。

    拜伦联盟的整个社会结构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集中在百分之一的人手中,即便是土地物产再丰,与最底层人的关系也不大,稍微有点天灾人祸,下面的人就要流离失所。

    在这种灾难面前,摄政公主苏菲丽雅在自己封地中推行的新政,展现出了自己的威力。

    那些需要拿工资、看业绩的新上任市政人员,可比大多数勋爵贵族对领地领民要上心的多——无论是在灾难发生时的抢救,还是灾难发生后的救灾。

    领民的稳定性自然是最高的。

    不过在得到消息后,摄政公主苏菲丽雅还是第一时间离开了王都瓦莱丝塔,返回自己的领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