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学院城

    第四百四十三章 学院城 (第2/3页)

一份亲近和好感。

    由于发展需要永夜军领的附属军官学院,已经一拆为四,分为军官、政法、技术和术法学院。

    其中术法学院,由于自身需要和保密性,单独设在了北方要塞。

    而另三座学院,虽然拆分了,但是依旧搁在一起,他们只是专业性上划分,学校所在地并不像术法学院那样,有什么硬性需要,只要周边的地势足够平摊,主体不停扩建便可以了。

    最开始的时候,附属军官学院是设在距离巴士底不远的一座小峡谷中,这座无名小峡谷因它而得名,被命名为军官峡谷,不过这里属于雅各布江复流后的淹没区,现在已经变成大江的一部分,再也找不到了。

    雅各布江复流后,肖恩已经预见了附属军官学院需要拆分扩建的未来,在选址上相当慎重,毕竟从这里走出来的年轻人,意味着永夜军领的未来。

    选来选去,最终将其与英魂殿搁在了一起。

    用以很明显,就是想要用英魂殿激励他们,相比起长眠于此的英魂们,他们是幸运的,只有努力上进才能不辜负这种幸运,才能更好的回报养育、教育他们的军领。

    知识重要,忠诚更重要,要是没有后者的支持,空有前者那也是给人家培养的。

    虽说能走进这三座学府的,都是精挑细选,忠诚这一块更是经过再三确认的,但是人是一种健忘的生物,这一块时时强调,一准没错。

    任何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有一定共性。

    永夜军领的三大学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与肖恩前世的大学城有了七八成相似了,从一开始的学院村,学院镇,现在已经开始向学院城发展了。

    “我们的三大学院,现在总共设了三十二门科目,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不过其中以专业性技术分类最多,毕竟这方面的专业性更强一些,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专注学习。

    军事学院目前有师生一千三百余人,政法学院有三千四百余人,技术学院有八千六百余人,附属居民一万五千余人。

    由于我们采取的是全日制,这些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会低于十二个小时,所以没时间处理吃食方面的问题,这个全部由专人负责,以确保他们足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其中军事学院和政法学院采取的是三年制,技术学院采取的是两年制。

    目前军事学院和政法学院只到二年级,三年级还在筹备中,倒是技术学院今年夏天就会迎来第一届新生的毕业季,今年就能够初步看到培训成果了。

    这两届学生并不纯粹,尤其是第一届技术学院,他们中间很多是带艺学习,少则有两三年工作经验,多则有十几年,但是他们就像普通农夫一样,都是通过祖传经验在工作,很多时候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将他们招到学院来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他们经过系统学习后,清楚自己这么做的原理,看看能不能启发他们钻研出更省事的工作方法来,理论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嘛,另一个就是利用他们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教学材料进行完善。

    除此外我们已经开始联系各大用人单位,为他们建立专属档案,后续会有专人跟进他们的状况,他们也始终与学院处于联系状态,将学院所学与实际岗位结合,查缺补漏,更新我们学院现有的教学材料,毕竟我们这些教学材料都是我们集思广益编篡的,能够找到的可参考资料实在有限,只能通过这种笨办法,准备用几代乃至十几代师生去完善。

    所以,在这里老师和学生的分界线并没有那么多明确,我们的学院院训是学无长幼,达者为先。

    曾经的学生从老师的身上汲取知识,然后学以致用,总结到新的经验和知识后,便可以成为老师,反过头来教给曾经的老师,然后教给新的学生,进行新一轮轮回,当我们培养出来的师生足够多的时候,我们的教材也就足够完善了。”

    既然是钓鱼,那就下重饵。

    所以肖恩并没有对自家领地的学院有所保留,详细的向艾布纳总议长一行人介绍道。

    就算别家清楚了永夜军领学院的运行模式,也不代表能够模仿。

    因为永夜军领的学院,也可以视为厚积薄发,这是他们对过去十年发展的总结,才有了现在的教学材料和如此多的学员。

    别说是科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