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下)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百九十一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下) (第1/3页)

    伴随着莱纳的开启,电子生成法阵中发出了一阵嗡嗡嗡的声音,在莱纳的肉眼无法捕捉到的地方,原子之间产生了难以描述的相互作用,无形的力撕扯着原子,却无法撼动那坚若磐石的原子结构,只有原子外侧的电子,因为这涨落的潮汐而颠簸,最终脱离出原子的束缚,成为游离的自由电子。

    这电子才刚刚逃离束缚,便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引力,让它向着一个方向移动,其中,电子的速度被浑然不觉地控制了,它冲出法阵,却立刻又面对了一个双缝。

    这个双缝对于电子来说正好,它产生了犹豫,到底该从哪一条缝隙穿过,但它自身的速度却不允许它多做考虑,以一个相对较高的速度穿过了双缝,最终落到了接受屏幕上,成为了一个小光点。

    这样的电子还有很多很多,它们一个个飞出来,经过双缝,来到接受屏幕上。

    按照现有的魔法理论,这些电子将会在接受屏幕上呈现杂乱无章的落点,因为每一个电子都是随机穿过双缝之间的其中一道缝隙,而单个的粒子是无法产生干涉现象的,即便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它在穿过缝隙的时候,也应该产生的是衍射条纹,而并非需要复数粒子才会出现的干涉条纹。

    然而,伴随着莱纳的实验进行,接受屏幕上竟然赫然出现了干涉条纹!

    他又重复了几次实验,确保每一次都只有一个电子通过双缝,却仍旧获得了清晰的干涉条纹。

    这是无法用现在的理论解释的。

    首先,现在的魔法理论是一种因果理论,也就是现象必有原因,而原因产生之后,才会出现结果,简单来说,倘若电子出现了干涉条纹,那么就代表它在穿过双缝的那一刻就已经产生了干涉现象,可单独的一个粒子明显是不会产生这样情况的,与现状违背。

    这就好像,每一个电子已经实现知道它们会依次穿过双缝,知道前一个粒子的落点,这样才会形成干涉条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