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德光特区效应

    第二十二章 德光特区效应 (第2/3页)

,在这里,黄射决定修建四层楼的竞陵县府邸、以及军管区、经济特区、文化特区、特战基地等等,其中军管区在县城东部以及竞陵河沿岸,特战基地预定设在县城西北角的,经济特区无疑是在西部靠近汶上县的地方,文化特区原本是没有这个考虑的,最起码谈不上文化特区,不过当甘露向他提及马家河遗址时,才就有了建造马家河公园的想法,以此为依托建立文化特区。

    关于文化特区,除了要建设马家河公园,还会建设竞陵学院、竞陵军事学院、竞陵武校、竞陵技校等等,竞陵县除了闻名后世的马家河遗址,还有天门山茶业,也是唐代茶圣陆羽的故乡。毫无疑问,德光商会因此又会增加一向支柱产业――茶道、茶文化,将会因此获得飞跃性进步。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7年,黄射布局竞陵县令城的同时,在老县城图门镇也拥有了绝对的控制权,德光商会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产业并向四周拓展,让德光商会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时间,老县城及其周边地区人口暴增,农工商全面发展,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社会秩序井然,因此被人誉为“图门之治”,又被戏称为“三八之治”。所谓的“三八之治”,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县令之下设立三司八股,三司指的是民政司、兵警司、律法司,八股指的是农业股、工商股、文学股、技师股、律师股、武师股等专门负责人,老县令张金威望高,被任命为民政司司长,负责民事纠纷处理和政策传达等,工商股毫无意义由德光商会的图门分部负责人担任。

    不过,或许是黄射嫌三八之治难听,在移居竞陵城治理竞陵县的时候,取消了武师股,增加了财务司、督察司等。

    在图门之治中,黄射一个重要的行动就是打击竞陵县内的匪徒,紧抓县内治安环境,先后抓捕不法分子三千多人,布局竞陵河沿岸的军事力量并设立了五大军事重地,分别命名为竞陵1-5号基地。

    三千多的不法分子有小偷小摸,由匪徒,更有从江北四县流亡而来的惯匪恶霸,黄射对此自然是召开公审大会交由律法司处理,所以图门城郊外的一处开阔地几乎每天都有律法司审判犯人,只不过随着时间的过去越来越少了,这当然是证明竞陵县的治安越来越好了。

    对于这些犯人,除了少数重刑的被处决,绝大部分都是被判成劳改犯,劳改犯人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二十年,甚至终身监禁的为奴为婢的,当然即是劳改犯也就有减刑的可能,甚至特赦的机会。

    不过大部分劳改犯被运往新县城搞建设促生产,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