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5章 改旗易帜

    第1645章 改旗易帜 (第2/3页)

顾之际,悍然地发动宫廷政变,弑帝杀兄,踩踏着万人尸骨,爬上了九五之尊的皇位。

    其实司马昭此举,也不亚于刀尖之舞,稍有不慎,他就会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他所有的希望,其实都寄托了司马伦的理智上面,如果司马伦不够冷静的话,必然会拼一个同归于尽。

    当然,司马昭手里还捏着一个筹码,那就是司马伦的母亲柏灵筠,而柏灵筠正是司马伦的软肋所在,为了母亲的安全,司马伦肯定不会孤注一掷,去冒险的。

    司马昭当了皇帝之后,很快便降诏封司马伦为赵王,柏灵筠为太妃,又封钟会为镇东将军,胡奋为镇南将军,州泰为镇北将军国,极尽安抚之能事。

    同时司马昭又令胡奋、州泰和司马亮、司马伷调换防区,把胡奋调往了北地郡,把州泰调往了安定郡,而将刚刚新晋封王的司马亮和司马伷调到潼关和武关来。

    >

    >

    看似普通的防区对调,实则是司马昭借机削夺和蚕食司马伦的权力,胡奋和州泰是司马伦任命的两个都督,分别驻守潼关和武关,和驻守蒲坂津的钟会部构成了关中东部防线,这三处关隘,是最为紧要的,关系到整个关中的安危,如果当初司马亮和司马伷能胜任这两个职务的话,司马伦早就安排他们了。

    正是因为潼关和武关的防御至关重要,司马伦才不敢任人唯亲,而是选用了经验比较丰富的胡奋和州泰担负起此重要的职责,司马昭登基之后,为了排除异己,将胡奋和州泰调离了潼关武关,这无疑给整个的东部防线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钟会认为,司马昭此举是要斩断司马伦的左膀右臂,一步步地蚕食司马伦的势力,如果此举得逞的话,也许司马昭很快就继续地朝临晋关下手了。在这个原则的问题上面,司马伦不应该让步,应当是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不让司马昭的阴谋得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