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饷银

    第七十一章 饷银 (第2/3页)

知晓?”

    张希载道:“臣离开朝鲜时,恰逢明......逆贼招募士兵,普通战兵一月三两,口粮由军中供应,说是日日有肉,顿顿大米白面。若是立下战功,非但有犒赏,升了品阶之后饷银也跟着涨,招兵的百总去年拿了快有百两之多。水兵比战兵更多,普通兵丁就是五两。臣并不相信,朝鲜百姓也不信逆贼之言,招兵旗前围观的多,真去的少。”

    康熙惨笑道:“朕相信,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清朝八旗高级武官饷银倒是很不错,都统每年差不多两千两,禄米每年九十石,足够七个大汉吃一年。但普通兵丁就很惨了,京营的步军、护军、前锋、亲军营兵丁每月俸银为四两,禄米每年四石八斗;马甲每月俸银为三两,禄米每年四石八斗;步甲每月俸银为二两,禄米每年四石八斗。

    绿营兵饷银分为三等:马兵月支银二两,战兵月支银一两五钱,守兵月支银一两,均每月支米三斗。绿营兵训练时用的火药铅子,还需从自己兵饷中支取,发的粮食更是一个人都不够吃,加上一家老小,也就是个土豆玉米的日子,为了维持生计,绿营兵还得兼营副业。

    嘉庆时期,肉搏战便全是绿营兵打的,八旗只能躲在阵后放火炮火铳。嘉庆帝早就知道的明明白白,然而除了发脾气也无济于事。

    清末更是将尚有战斗力的绿营裁汰,保留了旗丁,于是绿营兵全成了反贼和土匪。

    明帝国士兵待遇不错,且国内大力提倡拥军,军人地位很高,对内也以此激发士兵荣誉感,同时对逃兵和溃兵实行家庭连坐制,平民褫夺其子孙国人资格,有爵位者削爵为民,重赏重罚。高级军官待遇倒只有八旗同品阶一半,但过富贵生活也足够了,毕竟明帝国的汉军官上升渠道没有天花板,满清却有,岳钟琪战功到顶也不过是个三等公。汉人高官待遇就更别提了,从一品的提督每年也不过八十一两银,不到明军提督十分之一,旗民之间基本是人狗殊途的区别。

    康熙心想:“贼兵饷银和我八旗京营精锐差不多,怪不得如此骁勇。我朝一年地丁银是两千八百万两,盐课是三百万两,关税一百二十万两,其他杂税一百万两,其中一半都做了军费开支。原本还想平定三藩和台湾后削减绿营兵,减轻军费负担......若按照贼军这么个军饷,如今的军费也不过养得起二十万旗丁。他们,到底来了多少兵马,到底有多少兵马呢?台湾的高级细作全被一网打尽,根本无法窥探到明军内幕。”

    明帝国今年商税收了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