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康熙的困境

    第一百零九章 康熙的困境 (第2/3页)

清国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机。

    更不利的是,噶尔丹是本土作战,后勤保障充裕,而清军却要横绝沙漠到达西北极边之地,后勤开销十分巨大。灭三藩时,有朱国治帮他在江南劫富济贫,靠着搜刮江南士绅筹集军饷打赢了战争,可如今,江南在开国,三藩之乱,辽东之战时被搜刮了三次,再刮一层油,原本就深恨清廷的江南人兴许也会反。

    从前倒好说,没有火器大炮的百姓造反等同送命,不足为惧,现在不同了,明朝可以支援他们大量火器,顷刻之间便是成千上万有威胁力的武装反抗集团。

    清帝国的财政支持不了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

    “得和泰西人谈判,尽快剔除准噶尔这块硬骨头。”康熙沉吟着,“泰西人只要钱,汉人要地,还要命。”

    “我们怎么会陷入这样被动的局面?地盘越来越大,仗打的却越来越差。大清治下是数千万异族,伪明治下也是数千万异族,怎么他们就如此顺利呢?”

    明朝的统治阶级——国人,不是腐肉上的寄生虫,他们掌握技术,创造财富,他们依靠剥削被统治的土著获取更多财富,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劳动者。这是一种先进剥削落后的殖民经济,是直到今天都生效的主流经济模式。

    旗人却不然,旗人只是军事贵族集团,而这个集团内部却不拥有先进技术,技术的拥有者是被统治阶级。落后统治先进,只有一种方法能延续统治,就是将先进的群体变的同它一样落后,曾经灿烂的波斯文明就是这样消失的,当秃鹫吃掉了波斯文明的全部尸体,没有创造能力的群体依然落后而野蛮。

    盎格鲁萨克逊人是幸运的,罗马人人数极少,一旦征服,不用担心被反噬,甚至可以当做精英阶层吸纳掉,因此罗马文明才得以保存,并被继承的蛮族发扬光大。

    这种情形,一如当年的马其顿希腊化。

    如今摆在康熙面前的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