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追踪

    第三十章 追踪 (第3/3页)

画面,马上惊呼道:

    “现在还有人使用公用电话?这也太奇葩了吧?还是在大半夜,于大队,这个人,我看一定有问题。”

    “是吗?我们小刘都怀疑他有问题,这人可能真的有问题。”

    “于大队,你不觉得这人有问题吗?”

    “小刘,当我们以执法者的身份,对某个人作出主观判断时,必须小心谨慎,学会让证据说话。我记得你是公安大学毕业的,对吧?”

    “是啊。”小刘很自豪地答道。

    “在学校,你一定学过无罪推定原则吧?”

    “学过……对不起,于大队,我只是随口说说。”

    “我知道你是随口说说,可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一言一行都不能有损咱专业人士的身份,对不对?至于道歉嘛,大可不必,我只是希望你多做一点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训练。我听说,你一直想调到一线锻炼,有这事吧?”

    于大海知道这几句话说得有点重,但这是他想要的效果。他不想让小刘对其他同事说起,自己查找的是一个半夜打公用电话的人。

    特别是姜主任,于大海告诉对方要找的,是线人不在岗的证据。

    在有限的条件下,迫使其保持沉默的最好办法,就是造成对方一种挫败感,打击他的自信心,让他感觉自己很蠢。

    在竞争意识日趋激烈的现实中,现代的青年人,没有谁会主动告诉同事,在专业方面自己犯的糗事。何况,对方是一位虚荣心极强,又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

    小刘的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谢谢,于大队的指导,”说着,他探头看看周围同事,小声地说,“指挥中心的工作太枯燥,整天呆在室内,没有一线刺激。”

    “一线刺激是刺激,但犯错失误的概率更大。小刘,你扩大一下范围,查查他的行走路线,能不能找到他的正面图像。”

    “是。”说着,小刘连续切换几个镜头,除了几个形似这个人的模糊身影外,并没有找到更有价值的画面。

    “于大队,我觉得这个人,好像熟悉咱们的天网,你看,他一直有意识地利用法桐树影躲避镜头。”

    “你的直觉感很强,不过,我的观点和你不同。”

    “为什么?于大队,你的观点是……”

    在什么都不能确定的前提下,于大海防止小刘留下这个人对天网很熟悉的印象,担心联系到自己人的身上。

    这种想法一旦形成,于大海担心引起小刘的好奇心,利用天网,私自寻找对方。如此一来,他的冲动行为,搞不好打乱自己的计划。

    更让于大海焦虑的是,根据这位神秘人选择的行走路线,对方很可能是自己的同事。

    综合今天天网的情况,寻找这位神秘人的正面图像没有多少希望,唯有找到对方形体动作的特征,与自己记忆中的同事们比对,看看能否寻找可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