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东仓胡同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东仓胡同 (第3/3页)

的是男青年,所以叫《天地配》。

    据说他们因为相爱,准备结婚,遭到女方父亲的追杀。为了爱情,他们私奔出逃,隐居在山野之中。后来,几经桑田沧海,大约在七八千年前,悄悄迁到烟海这里,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

    老人们说,这两颗老槐树精,是一对大善人,常常为民解忧。据说,谁家的小孩子,如果晚上闹夜,你只要抱着孩子到树下转上几圈,念叨几句“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哭儿郎,槐树老仙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他就会真的安安静静睡到大天亮。

    当然,这都是反动的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等等,简称“封资修”的东西。所以,打倒它,包括明清民居群已成定局。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东仓浦巷已经显出衰败之象。隔三差五地抓一户,关一家,等到特殊的大运动到来时,这里的十家已有九家都成了阶级敌人。

    再后来,当商贸大楼耸立起来的时候,东仓胡同北部的三分之二强的面积,和那一对七八千年的古槐,一起变成拆建时代的牺牲品。东仓浦巷还剩下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南半截,在七十年代后期,因为已经赶走所有反动分子,陆陆续续搬进来很多平民百姓。

    由于住户不断增加,人口继续扩大,原先明亮阳光的四合院,在解决住宿的私建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成为电影中那个七十二家房客的缩影。

    当年的青色大理石板路面,已被改造成灰暗的沥青路。

    “撑着纸油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终于成了现代人向往的远方中的诗,东仓浦巷自然而言名存实亡,渐渐被人遗忘在苟且之中。

    流传在民间的有关砍倒这两棵大古槐时,发生过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比如说,明明是阳光灿烂,突然狂风大作,倾盆大雨……据说这都是谣言,属于“封资修”的东西。本着不信谣,不传谣,不谈谣的原因,在这里不做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