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端午快乐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番外 端午快乐 (第1/3页)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船与食粽子等。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龙日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扒龙船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图腾祭祀的一种活动,后逐渐传播开并形成习俗。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百越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古代百越地区在端午日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据传也是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现今的端午节文化。

    。。。。。。。。。。。

    “唔。。。”

    轻吟一声,十月缓缓睁开眼睛。

    愣愣的看着上方的天花板,过了好一会儿,十月才从今天没有人叫醒自己的惊愕中回过神来。

    十月才想起来,现在的黑月岛就剩下了自己一个人,其他人都有任务在身,外出执行任务了。

    十月一言不发的起床,穿衣,洗漱,走到客厅的沙发上失神的坐着。

    良久,十月轻声叹了口气,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女娲。。。”

    “master。。。”

    无数光粒子在空中浮现,聚在一起组成了一道窈窕的身形。淡紫色的长发,精致的发饰,蓝色的上衫下裙,上身与人无异,下半身是紫色蛇尾,紫色在中国古代是尊贵的颜色。

    这里的女娲,是一个人工智能,是由十月亲手操刀编写的程序,但可惜的是十月无法编写出情感程序。虽然向小鼎请教过,毕竟她游历过诸天万界,肯定见识过科技极其发达的世界。但小鼎说,编写出来的程序即使再完美,也是虚假的,并没有教十月有关情感程序的编码,而是教了十月可以让女娲自主学习进化的程序。可惜,女娲出世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只学会了微笑。。。这还是十月努力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结果。

    女娲的本体是十月的这栋别墅整体,换句话说,十月是为了更好的做一个宅,而为自己的别墅安装了一个虚拟智慧生命体。。。对,女娲是有智慧的“生命体”,只是没有人类的感情,可以自主思考,自主判断。。。九月第一次见到女娲时,还一下子喊出来“三无”,可见九月被二次元文化毒害之深。。。这都是十月的功劳。

    十月是一个二次元爱好者,女娲的形象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女娲的形象来自一款游戏,华夏有一款游戏,虽然不是特别火,但十月却特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