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华夏百年金融传奇人物

    第116章 华夏百年金融传奇人物 (第2/3页)

洋行和外资公司存款的小生意,利润并不高!

    王槐山的小花招刚好帮他们找到了一个打入明珠市本地金融圈的缺口,汇丰银行抱着这个方法成为了第1家和国内钱庄建立业务联系的外资银行。

    因为华夏古老的钱庄和典当行业派系分明、代代相传的原因,清朝时期外资银行是很难进入华夏的金融市场的。

    外资银行要想在华夏做大做强又必然要与华夏本土的钱庄打交道,于是幸运的王槐山不仅没有被开除,反而在东家的支持下开始大规模的向华夏本土钱庄放款。

    因为这是汇丰银行独家业务,一时间汇丰银行于各大钱庄之间的业务量猛增,一夜之间就超越了其他老牌外资银行成为内地最大的外资银行之一。

    据说当时明珠市一半以上的钱庄的流动资金,都来自于汇丰银行。

    *****

    自从王槐山从原来偷偷摸摸地私下放款变成了光明正大地挣钱,前后只花了六年的时间,就给自己赚了80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可惜王槐山毕竟是个跑街的伙计出事,并没有什么文化和抱负!

    于是他并没有把这些钱投在明珠市而是依照衣锦还乡祖训,把银子全部都汇到家乡余瑶购买田置地、盖学校祠堂,修桥铺路大搞建设去了。

    王槐山还创办了大名鼎鼎的怀德义庄!

    王槐山的胸无大志就给了后人可乘之机了,席正甫就趁着这个机会进入了汇丰银行。

    *****

    挣了大钱的王槐山也不是事事顺利的,就比如说王槐山不会说英语这件事就是他与汇丰银行所有人的一块心病。

    因为汇丰银行是一家外资银行,平日里王槐山经常需要跟洋人董事汇报情况或是跟洋人顾客进行沟通。

    可是无论是多机密的情况,王槐山都必须要有翻译在旁跟着,否则他就没办法跟洋人顺利沟通。

    王槐山最初也聘请过几个会说英语的伙计来帮自己的忙,可是当时会说外语的人大多数都不懂得洋行和银行的专业术语,所以在翻译中常出现各种偏差,这事让王槐山很恼火。

    最后为翻译焦头烂额的王槐山找到了自己的老相识沙逊洋行的第一任买办沈二园,请他帮自己物色一个既会说英语又懂钱庄业务的得力助手。

    沈二园想了一下就向王槐山推荐了席正甫,于是席正甫就在1866年盛夏见到了明珠市大名鼎鼎的买办王槐山。

    席正甫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了,他不但自己也开着一家钱庄,还能够说一口特别流利的英语,这两点完全符合了王槐山对助手的期许。

    所以王槐山立刻拍板同意了沈二园的提议,让席正甫进入了花旗银行成为了自己的助手和翻译,职位就是“跑街”的业务经理。

    席正甫从这一天开始正式登上了明珠市的金融界!

    ****

    席正甫,1838年生于苏州洞庭东山的一户大户人家,席正甫的父亲席元乐长期在昆山做典当生意,所以席正甫少年时家境还算殷实

    席正甫的亲生母亲席金氏,在生下他以后两年便去世了,于是席元乐就续弦沈氏,而这位沈氏的哥哥沈二园便是使席家飞黄腾达的关键人物。

    席元乐长期健康不佳,去世的时候,其长子席嘏卿才二十不到,可他却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开始四处奔波谋生赡养弟弟和继母。

    席嘏卿在父亲过世后原本在钱庄学徒后来又改做贸易,但不幸的是他当时他刚好赶上太平军起义,一时间烽火弥漫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席家所依仗的洞庭商帮熟悉的商路和店铺一夜间灰飞烟灭。

    岁的席正甫和兄弟为躲避太平军和清军的战火,一起从苏粥来逃难到了明珠市,去投奔他继母沈氏的哥哥沈二园。

    因为沈二园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对妹妹和她的几个孩子非常好,席家兄弟也借此在明珠市有了安身之。

    要知道沈二园可是大名鼎鼎的沙逊洋行的第一任总买办,在明珠市的身家和地位自然不用多说!

    席正甫和席嘏卿两兄弟来到明珠市后,在沈二园的指点和支持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了奋斗。

    他先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