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黄月英听呆了

    第92章 黄月英听呆了 (第2/3页)

会影响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对周围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如说,前些年曹操无故诛杀名士边让,就失去了兖州之地,险些成了丧家之犬。当年,蒯越只身入襄阳,就让占据襄阳的大盗拱手让城。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诸葛亮之前就听庞季提起过名士的一些事情,甚至还时常以研究自己那个不靠谱二姐夫的隐藏属性为乐。

    黄承彦见诸葛亮听得认真,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继续说道,“这名士呢,看影响力的大小,又分为县名士,郡名士和州名士。”

    诸葛亮听了奇怪道,“那什么叫做天下名士呢?”

    黄承彦摆摆手,示意诸葛亮不要多问,“等会儿再和你说那个。”

    黄承彦捋了捋思绪,说道,“县名士,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县中拥有巨大名望的人物,这样的人,受人尊敬,让久居此地的人,慢慢受到感染,不自觉的就信服。”

    “比如说吧,你的二姐夫庞季,原本因为爱酒贪杯,在襄阳都无人看重。但是因为他在穰县之战中,帮助了许多士大夫,获得了交口称赞。穰县当地的世家大族,对此人很是认可。所以,成为了穰县的县名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了县名士,那么不但可以在穰县轻易的做上地方官吏。一旦太守征辟贤才,县令也得积极向太守举荐。”

    诸葛亮听了笑道,“原来这看似无用的名士,还有这么多实际的好处啊!”

    黄承彦也不是虚伪的人物,对诸葛亮的这个观点很是赞同,“没错。不少人可能不在乎做一县之地的小小官吏,但是这个举荐的资格却被很多人看重。”

    诸葛亮听了举一反三,“那岂不是说,一旦成为郡名士,不但可以轻易在太守府里谋个官职,甚至还可以被举荐给坐镇一方的州牧?”

    黄承彦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做上了郡名士,也就意味着有机会染指主簿、別驾、功曹这样的高位。而且州牧一旦征辟贤才,那地方上的太守,也必须得向牧府举荐。当然,到了郡名士这个层次,就算是州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