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黄射的决断

    第120章 黄射的决断 (第2/3页)

荆州大族。不但我父亲蒙赖做上江夏太守,就连我这样纨绔无学之人,也可以随便担任县令。与成为郡名士相比,就算刘荆州现在任命为我南阳太守,我也不会动摇志向。”

    黄射这番话确实出自肺腑。

    他说的也是这个时代的实情。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见识过王莽篡位过程中,士大夫们的丑陋嘴脸后,几乎是病态的追求品德的完美。

    因此东汉这个时代,贴着浓重的“重孝”与“尚义”的标签。

    一个人如果品德过人,不但可以迅速的积攒名望,而且可以给后人带来数不尽的好处。

    黄射这么病态的渴望成为名士,完全是有原因的。

    因为黄射的祖先黄香,就是以孝道和品行闻名天下江夏名士。

    这个黄香小朋友,在年仅十二岁的时候,就因为孝行成为闻名江夏的郡名士!

    这个郡名士崛起的速度如此之快,甚至被当时人称赞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随后拥有郡名士身份的他,小小年纪就被江夏太守征召到太守府做官。

    接着又按照程序,举荐给了朝廷。

    在黄香十六岁的时候,汉章帝还特别下诏,命黄香至东观阅览官藏的典籍。

    黄香的一生,虽然没有太大的功绩,但是凭借着品行和名望,却让后人几代都受用不尽。

    甚至过了一千多年后,黄香都被评为“二十四孝”的贤人。

    黄射就是黄叙名望之下的切切实实的受益者。

    对于黄射来说,如果能成为郡名士,像他的祖先黄香一样,再荫蔽数代人,那么这小小的官职还真的不算什么。

    诸葛亮见黄射态度坚决,欣慰的说道,“那好,我们重新再商量商量借兵的事情!”

    黄射这会儿既然上了船,自然就大方多了。

    “我们黄家在穰县也有基业,以往都是由族叔照看打理。这次换我过来,也是为了接替族叔的。所以这边的族兵,我倒是能动一动,不过最多也就是一个营头。”

    诸葛了听了连忙追问了一句,“大营头还是小营头?”

    黄射说道,“三百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