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防患未然

    第121章 防患未然 (第2/3页)

是颇为满意的。

    定了名义,诸葛亮看了看潘濬,“对了,潘户曹,等会儿还得麻烦你帮我们做一面旗帜。我对你这方面的才能,还是很放心的。”

    当初让潘濬做的专属,诸葛亮用起来就很满意。

    潘濬内心默默流泪,原来老子在你心中就是这样的货色啊!

    黄射也对潘濬说道,“潘户曹,既然我要卸任,这穰县的事情就交给你打理吧。稍后我会写封书信给刘荆州,举荐你做这穰县的县令。”

    潘濬听到这里精神一振。

    能做到一方主官,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啊。甚至比到郡里做个主簿、功曹都要强。

    县令再小那也是大汉的官员,正儿八经吃的是大汉国库里的粮食。

    功曹、主簿之类的佐官,虽然看上去是郡里的大员,职权比县令要高不少,但他们都是太守征辟的,吃的是太守府的禄米。

    在资历的含金量上完全不同。

    之后的分派就简单了。

    黄射要尽快和潘濬交接穰县的职权,顺便把他们对外交涉时的相应文书做好。

    黄叙要把黄家在穰县的族兵挑选精锐,再配备武器,简单训练一下。

    庞季则拿着纸笔,冥思苦想这一路到梁国的知交故旧,亲朋好友。

    至于贾诩,诸葛亮早就知道这纯粹是个打酱油的。在哪儿混日子不是混日子?

    指望这位大表哥出力,那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至于自己的坑神大哥诸葛瑾,则直接安排他回了襄阳。

    诸葛亮和庞季的去向总要和家里人交代一下,免得诸葛玄和诸葛雅担心。

    另外,诸葛亮最后还是决定把户籍迁回襄阳去。

    张绣失去了贾诩这样的强援,根本守不住宛城。

    以后穰县变成交锋前线是迟早的事情。

    而且诸葛亮记得不错的话,再过几年,刘备那个衰仔就要去隔壁的新野县了。

    他很担心万一哪天一碰面,再有个什么历史的惯性,宿命的相逢啥子的,自己脑子一热,被刘备忽悠下水。

    这种事,还真的说不准。

    毕竟诸葛亮在历史上可是躲了两次,第三次还是被逮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