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九十四章 诏旨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九十四章 诏旨 (第2/3页)

  但大明开国以来,有过皇太子,死过皇太子,立过皇太孙,有太子监国,也曾经废立过皇后。

    但,废立太子,一废再废,朱见深还真的就是头一人。

    废立的理由,含糊不清,只是说狎昵xiǎo人,挥霍不学,骈四骊六的废太子诏书读完,朱见深的太子地位就算又没有了。

    不过诏书也是直接封太子为福王,藩封洛阳,着河南地方官立刻兴建福王府邸,拨给官田三万亩,为太子封藩土地。

    宗室改革,降等袭封,并且可以经商,入仕,从军,以从军为主流,第一代皇子都不一定可以封王,王爵从此是国家赏给第一等大功之人的第一等爵,皇子无功者,只能封公,下一代便是伯,再下便是镇国将军,再下中尉。

    这样最多几代,皇子后代就和庶人无异,不象现在,亲郡王一大群,一个亲王府衍生出几个或十几个几十个郡王府,一个皇帝生出十个亲王,便可能造就二百个郡王。

    这些亲藩都是世袭,百年之后还是亲王或郡王,这样的封藩制度,不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才是见鬼。

    唐宋年间,宗室都没有这种问题和麻烦,只能说是明朝特有的麻烦,其后的清朝吸取了明朝的三大教训,所以统治基础很牢固,要不是遇到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恐怕清朝最少有四百年以上的国运。

    这三大弊端,便是皇子教育,宗藩,赈灾。

    张佳木一定会碰这三个弊端,但宗藩制度现在能稳住人心,他不仅现在不能动,反而要用封废太子为福王的办法,再给洛阳这样的善地,给土地田宅,来显示自己的厚道和不忘旧恩。

    如果他坚持废太子为庶人,圈禁高墙,恐怕皇帝也不能反对。

    因为太子无义在前,反对的人也不会太多,这件事做的不会有太大的阻力。要知道,建文帝有两子,到现在还关在凤阳高墙之内,从几岁的孩童一直关到过了中年,虽然这般狠毒,但天底下人最多觉得不忍,但并不会有人反对。

    因为这是维持统治,包持安定的最基本的做法。

    现在的做法,虽废太子,但仍然不失厚道。众人一听,便知道是张佳木的建议,不然的话,太子捞不到这样的好地方,也没有这么大的好处。

    “佳木虽现遮天,但终究不失仁厚之心。”薛恒听了,大感安慰,不顾场合,向着薛暄低语起来。

    “诚然!”薛暄也很高兴,答道:“不过还得底下必定有官职之变。要是佳木更进一步为公爵,再掌京营,过几年怕就能请九锡了吧?”

    “不一定,且听着。”

    后头果然还有诏旨。

    大变频生,也非得有稳定人心的大诏不可。如果不是有张佳木在,怕是皇帝得发罪已诏,但有张佳木切便是轻松随意的多。

    随着第二封诏旨的宣读,场中诸人都是喧闹起来,甚至连御史也顾不得纠弹失仪……实在是,诏旨的内容叫人太过震惊。

    两道旨意,其实都是法理不全的中旨。没有经过内阁副署的程序。

    但在这个时候,怕是没有人来挑这种máo病了,第一道诏旨大家还有心理准备,但第二道诏旨,却是如天雷滚滚,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