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屯田

    第97章 屯田 (第3/3页)

不起就躲,中国的农民阶级从来不善与人争,如今有了退路,自然喜出望外,恨不得十几万人立刻就渡江去往那避乱之所。

    “贤侄此话当真,为何孙将军之前书信未曾提及此事?”

    孙策大包大揽说了一通,结果被刘辟当面戳穿,有些尴尬。

    “此事还未报于家父知晓,临行前只是安排了千余人觅地试行,若来年收成稳定,才好推广开来,晚辈大话倒先说了出来,让叔父空欢喜了一场,实在罪过……”

    刘辟闻言,也有些沉默,他也知道这种事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定下来的,如今也算有了头绪,倒比之前没头苍蝇一般四处投靠要强。

    “贤侄多虑了,做事求稳是好事,万万急不得,我汝南虽饱经战乱,但也是丰沃之地,靠着前些年的继续,支应个两、三年问题还不大。如今就依照贤侄所言,我先与龚贤弟商议一番,之后再亲去庐江,与那周家公子会面。”

    孙策闻言,知道以周瑜的口才,刘辟若真是去了,此时就成了十足十,也放下心来,举杯敬酒。

    “如此便恭祝叔父此行顺利,一帆风顺,早日寻得安身之所。”

    “承情,也要祝贤侄此次北上旗开得胜。”“叔侄俩”相视大笑,举杯对饮,暂时将孙策北上的险阻抛在了脑后。

    ……

    开发江南,引进人手乃是第一要务,而如今中原之地流民甚多,但终究形不成规模,大批量的流动人口就只能在这些“黄巾乱民”头上找补。这些人不仅是拓荒屯田的最好人选,同时也是极好的后备兵源,当然,前提是能控制住这些人已经不那么安分的“民心”。

    西汉之时,长江以南还是贬谪之地,如今四百年的开拓,江浙一带已经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底子。

    只需足够的人口注入,再加上强势的技术支持,或许用不了十年,这句民谚就会真正的流传江东各地,甚至远播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