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我做

    第385章 我做 (第2/3页)

基层医院,其实很像是80年代初期的乡镇企业,他们本身的实力是很弱小的,但是很有些韧性和草莽劲,最重要的是很有冲劲。

    不像是三甲医院的医生们,都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着清晰的认识——规培、住院、主治、副主任,带队或主治,飞刀买别墅,走上人生巅峰……

    基层医院的医生,除非走行政体系,否则,要走技术路线是没什么前途的。

    在基层呆的越久的基层医生,越能看清残酷的医学界的鄙视链,最终,所有基层医院都会奔着招揽病人和赚钱的路线去。因为基层医院的医生们,唯一可能受到全体系尊重的理由,就是能够招揽到足够多的病人。

    一个有足够多病人的医院和科室,哪怕医生的水平再差,也会受到三甲医院的高级医生们的另眼相看。

    基层医院若是能够积极地开展飞刀的话,那不仅能够得到三甲医院的高级医生的重视,而且能够得到病人们的欢心,进而进入良性循环——事实上,若是计算一名病人全病程的花费的话,在基层医院请三甲医院的高级医生飞刀,要比在三甲医院得到相同的医疗服务,便宜的多。

    当然,若是不计开销,只想得到国内顶级的医疗服务,优先选择永远是三甲医院,或者更精确一些,就是协和医院,然后才是其他的委属顶级医院。

    但并不是每名中国人都能不顾忌经济上的压力。

    在基层医院就诊,请大医院的高级医生飞刀,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最具有性价比的医疗方案了。

    相比支付给医生的几千元飞刀费用,基层医院的医疗开销,能够省下极多的钱。尤其是对医保受限的病人来说,这笔开销的差额就更大了。

    三院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特殊了。

    作为传染病院,他们就算是拿得出钱来,也不一定能得到高级医生的飞刀。

    大部分的飞刀医生都是邀约不断的情况,完全不必赚传染病院的钱,弄不好,还要落一个糟糕的名声。哪怕就是没有邀约的高级医生,也宁愿在家里休息一天,玩玩儿子宠宠女儿逗逗狗的。

    所以,三院也只能通过正规的院外会诊的流程,去尝试得到外科医生们的帮助。

    当此时,凌然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好的关节镜医生了。

    一叠叠的病人资料,被放在了准备好的办公室里。

    左慈典从中抽出X光片,依次挂上灯箱,接着再将磁共振片整理出来,挂上灯箱。

    副院长愣愣的看着这一幕,他本人是内科医生,但也与许多的外科医生合作过,这样做的却是没见过。

    凌然一张接一张的看过去,这不是学院派的做法,只是完美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