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惋惜

    第八十七章 惋惜 (第3/3页)

    只是方浩的老家在望月村,来县城一趟并不容易,他还要给别的很多亲戚家拜年,那样就很不方便了。

    所以只能等到过完年后再来拜年。

    又不是亲女婿,这一点裘伯贤也能够理解。

    方浩过来之后,还带上了自己新写的——新抄的——一首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甚佳,”裘伯贤赞叹着说道,“写出了辞旧迎新的景象,还有着除旧革新之意,非有大抱负者,不能写出这样的诗作。”

    打量了方浩几眼,有着赞赏,又有着惋惜。

    可惜这家伙没有把持住自己,不能安于贫困,做了一个县衙里的小吏,绝了科举上进之路,实在可惜得很。

    尧国被文人治国一千多年之后,他们心目中的大才其实很简单——能写的好诗词曲赋,就是不折不扣的大才。

    能写得出那么好诗词的人,你敢说他不是大才?

    连诗词都能做得那么好的人,你敢说他不会治理国家?

    甚至在他们眼中,治国什么的都是俗务,交给幕僚去做就可以,真正的大才,只要吟诗作词,写出一篇篇的锦绣文章来,就是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裘伯贤非常的赞赏方浩,也非常的痛惜。

    他对方浩说道:“去年我给京城的一些朋友写信,举荐了你,现在也陆续的收到一些回信,对你的才华都非常的赞赏,但是你已经选择了做胥吏,他们也很难给你谋一个出路。”

    方浩并没有想走文官路线,心里并不觉得惋惜,当然,脸上还是要露出痛惜之色。

    “那些朋友,有的对我提出了很严厉的批评,说我既然发现了你这样有才华的人,就应该好好的保护你,不应该让你走上这一条错误的道路。”

    裘伯贤苦笑了一声,说道:“我也是有口难辩,本来对你以后的出路就已经有了安排,根本没有想到你会那么快的做了捕头,唉,山贼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