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揽功

    第一百四十六章 揽功 (第3/3页)

场行动取得了成功,还斩首数千人,是一件很大的功劳,可是如果是卢总兵你下的命令,恐怕朝廷里面会有人指责你擅起边衅,这个罪名,卢总兵你还背不起,方将军更加背不起,就算是节帅来揽下这件事情,也免不得要遭到人的弹劾——特别是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

    卢伦英想了一想,陈朗说得也确实有这个道理。

    擅起边衅,从来都不是什么好词。

    引发边界纷争,就意味着有引发战争的风险而引发战争,就意味着朝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就可以将当年的国库掏的一干二净。

    朝廷很多当官的都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

    国库空虚就意味着他们可捞的油水变少了,这关系到切身利益,对此进行攻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陈朗所说的节骨眼指的是什么,卢伦英也明白——还是关于朝廷想要设立大将军的事情。

    如果卢伦英自己发动这么一场行动,说不定就会被一些人拿这个做把柄,指他擅起边衅,甚至有可能把他撸下来,换上自己人,坐上那个位置。

    但是节度使揽过去,就没有那么大的问题,因为节度使本来就有便宜行事之权,完全揽得下这件事情。

    当然,陈朗提出由节度使揽下这件事情,并不是为了给卢伦英或者方浩背锅。

    这涉及到那几万匹马的归属问题。

    虽然尧国朝廷对于战场上缴获的东西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按照惯例,谁缴获的东西就由谁得到——因为这是拿命换过来的。

    方浩获得那么多战马,他就有那个权力得到那些战马,也有那个权力自行处置那些战马。

    那么问题就来了——朝廷要是看上了那些战马,想要获得一部分,方浩有什么理由去拒绝?

    他自己用的上那么多战马吗?

    如果这场行动是由节度使发动的,那些战马就由节度使所有,他自己完全可以消化那么多战马,也有那样的底气去拒绝朝廷的要求。

    不然,陈朗不会主动的来背这个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