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一份奏章引发的风波

    第五十六章 一份奏章引发的风波 (第2/3页)

 但是他认为不管沙鲁说的那些话是不是真实的,有没有真心诚意的想要归顺尧国,只要他真的要和碧落大草原开战,朝廷就可以支持他。

    以夷制夷,驱狼吞虎,才是最好的策略,只要两大敌对势力的力量在消耗,不管谁输谁赢,尧国都是最大的获益者。

    而且两边重开交易,尧国并没有损失,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牛羊马匹,来补充内地耕牛和战马的不足,也可以改善内地老百姓的生活。

    所以他建议朝廷答应沙鲁的请求,准许两边重开交易。

    在这里他还请了一个罪,说考虑到沙鲁要对碧落大草原用兵,为了支持戎突人自相残杀,他擅自作出了主张,已经同意和沙鲁所部进行小规模的交易——让沙鲁用斩获的戎突士兵人头来换取铁器。

    他不是为了靠这些人头来获取功劳,而是要确认沙鲁拿了他的铁,是实实在在的杀了碧落大草原的人。

    他也表示,如果朝廷不同意这样的交易,他就会马上停止。

    这一份奏章,他并没有经过朔州,而是直接采用加急方式上奏朝廷。

    他现在是龙城军的总兵,正三品武将,虽然还挂靠在朔州的名下,事实上却有独立的指挥权,完全有资格不经过朔州而单独上奏。

    这一份奏章是采取的加急方式送出去的,到达京城的时候,离他发出去,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这一份奏章在朝廷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和戎突人私下谈条件,是一件很犯忌讳的事情,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就已经私自决定和对方进行交易,严重一点的话,可以说得上是通敌大罪。

    如果不是因为方浩是太子一派的红人,朝廷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拿这个借口来攻击他了。

    哪怕大家都知道他是太子一派的红人,可是,这一份奏章还是得到了很多的反对。

    反对得最强烈的,除了尤登阁那一派之外,还有来自朔州这一系的将门势力。

    边关的事情,朝廷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