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兴教十五年

    第一五零章 兴教十五年 (第3/3页)

爵位代降制度——除了朝廷特许世袭罔替的爵位,其余的爵位包括王爷的爵位,都是每传一代,下降一次,一次次的下降到平民。

    王爵过一代下降为公爵,公爵过一代下降为侯爵,侯爵过一代再下降为伯爵,五代之后,是为平民。

    而且哪怕是代降,也只有嫡长子才有代降的资格,其余庶子庶女,自出生就是平民。

    这样的制度推出来,而且是有方浩主动要求的,也让他又刷了一波好感——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好皇帝,为了大家的幸福,牺牲掉了自己家应该拥有的权利。

    方浩那些子女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有什么特权思想,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只是一个凡人,不要想着凌驾于众人之上。

    这些子女大学毕业之后,有的留在了学校做大学教师,有的出去办起了工厂,有的则是做起了科学研究,和普通的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王爷,公主,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头衔。

    他们也算是有史以来最平民化的贵族了。

    当官的没有,这个是不被允许的。

    皇帝的儿子来当官,那些同僚们就没有办法愉快的相处了。

    做一个普通人对他们来讲更好。

    对方浩也更好。

    在大汉帝国建立之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有不少的大学生毕业了。

    有的继续在大学深造,有的进了一些大的工厂,有的进了大的科研机构,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则成为了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

    有了他们的存在,这个五年时间之内,新建立的十所国立大学以及扩建的高级中学,就拥有了更多的教师。

    基于这样的情况,制定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对于下一个五年里面,大学以及高中的扩建扩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能够在下一个五年里面做到每一个省都有一座国立大学存在。

    兴教十五年,再加上关外的十年,二十五年的时间里,终于让大汉帝国的教育有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