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乌蒙王罗星

    第一百八十一章乌蒙王罗星 (第3/3页)

昆明(蛮)即居曲州、靖州故地之阿竽路,盖宋朱提、南广二郡。”这里指的“昆明蛮”即乌蛮,又称“昆明诸种”,说明乌蛮绝对不是一个部落,而是地区内一个大的族群内,所有部落的总称。

    “盖宋朱提”的“宋”指的是南朝“刘宋”,据此可知乌蛮中的阿竽路、阿猛、阿夔等部落,至少在唐时的居地即今昭通地区及附近的广大地区。

    据上引“唐时乌蛮仲牟由之裔阿统者始迁于此”,这段话之中可以知道,阿竽路他们部落当时的大首领叫做阿统,他带领部落结束了游牧生活,迁居于阿竽路。

    其俗依然是不知耕稼,以牧畜为业,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女都披牛羊皮。

    据《镇雄县志》载:“唐乌蛮后裔阿统与其子芒部同居于此,以后芒部子孙繁衍强大,又以其祖名号此地为芒部。”

    阿统一说迁于阿竽路,一说居于芒部,这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笼统一点说,阿统这位乌蛮出名的领袖,唐时已在今昭通地区。

    不过对于七个大部落之中的其他六个,是否在昭通还有待商榷。

    对于乌蒙部落,说得较具体的是明朝人著述的《明一统志》,其中记载,乌蒙军民府:“唐时乌蛮仲牟由之裔阿统者始迁于此,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宋时封阿杓为乌蒙王。”

    明人曹学佺著述《明一统名胜志》、清人徐松辑《宋会要》稿等有类似记载,这都说明乌蒙由乌蛮而来。

    《大定府志》:“有祝明,居堂狼山中,以伐木通道为业。久之木拔道通,渐成聚落。号其地为罗邑,又号其山为罗邑山。”笃慕在罗邑山(有写为洛宜山、乐尼白),生了六个儿子,分别发展为武、乍、糯、恒、布、默六个部落,是为乌蛮历史上的六祖分支。其中,布、默两支后裔,分布较广,遍及滇东、滇东北、黔西、黔西南和川南等地,是为今这些地区彝族的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