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多事之秋

    十五、多事之秋 (第2/3页)

“议会里的家伙们渴望得到更多的权力,而帝国内的各民族期望拥有平等的权利,可是马扎尔的贵族们却不甘心于此,我准备给克罗地亚人自治地位,并把波斯尼亚并入克罗地亚王国。”

    博罗耶维奇有些惊愕地看着皇储,张了张嘴,但并没有说什么。

    李想来到这个世界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原来直到1917年德奥联军才在卡波雷托战役大胜意军的情形居然提前了一年多在特伦蒂诺战役中重现,而在这场战役中,德国人最后只派出了三个师的“援军”,50万奥匈陆军仅凭一己之力再加上不到5万保加利亚“友军”就消灭了近60万意军主力。而此时,美国人还没有宣战,由于凡尔登战役激战正酣,英法联军也无力抽出兵力对意大利人进行“增援”,亲英法的意大利政府倒台,从而能够迫使已经无力抵挡奥匈大军进攻的意大利人宣布退出战争。

    相对而言,由于对意战争的大胜,奥匈大军在东线的全面失利对整个帝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至少现在罗马尼亚人仍然没有决定加入协约国集团。

    李想在成为皇位继承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系统的政务训练,而是和哈布斯堡家族里的其他一般大公一样,一直在军队里接受军事训练,围绕他身边的人和他所认识的亲信大部分都是职业军人和贵族军官。

    在因为费迪南大公遇刺后突然成为皇位继承人后,在他的身边聚集起了效忠皇室的军官集团以及原来费迪南大公的一部分亲信,虽然目前还不足以插手帝国内政,但却足以左右陆军部和操纵帝国的外交事务。

    但现在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影响力,李想在意大利战役期间的“英勇”表现已经足以使整个帝国的报纸上把他吹嘘成为一个英雄,一个“斯巴达克式的勇士”,这让他在帝国内部拥有很高的声望。

    李想的第一个动作是与首相施蒂尔克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讨价还价,终于成功地让主和派的切尔宁代替主战的希尔伯托德出任新的外交大臣,然后主持与意大利人的谈判。这引发了第二个明显的“蝴蝶效应”,这位原本在1916年10月26日被刺身亡的帝国首相依然在掌握着帝国的行政权力,这位对皇室忠心耿耿的政客虽然因为拒绝召开维也纳议会一直饱受社会民*主党人和国内民族分离分子的攻击,但却要比他的另一位继任者匈牙利首相蒂萨更容易让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群所接受。

    真是个多事之秋。

    李想在这一段时间想尽办法来缓解国内的矛盾,但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