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调整

    二十、调整 (第2/3页)

的解决方案。

    奥匈陆军在普奥战争战败后,开始学习普鲁士的经验进行军事改革,但在和平时期,帝国陆军总兵力一般维持在三十万人左右,另外,包括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克罗地亚和蒂罗尔等还维持有一定数量的地方防卫军。

    一般而言,地方防卫军并不属于帝国陆军指挥体系,它的调动和使用需要征得所属地方议会的同意,这也造成整个帝国陆军指挥体系的混乱。另外,奥匈陆军在平时最大的编制是团级,这造成许多指挥官一下无法适应突然指挥比平日庞大了许多的部队进行作战。

    在战争初期,由于总参谋长康拉德在制订作战计划和指挥上的失误,与俄国人硬拼消耗,也造成整个帝国陆军损失了大批在战前多年训练出来的那些忠诚可靠的初级军官。再加上由于兵力不足,各训练营把征召来的农民只经过短暂的初级训练,便匆匆把他们投入战场,也让整个奥匈军队整体的作战水平迅速下降。

    就装备水平而言,奥匈的工业能力在各交战国中弱于德英法三国,但要强于俄国,在战前,整个奥匈炮兵的装备水平甚至还要超过了德军。奥匈帝国到目前为止,还能保证新征召入伍的士兵每人一身新装备和人手一只步枪,而沙皇陛下的军队甚至已经连士兵手上的步枪也无法保证装备齐全。

    在奥匈军队里,每个步兵师有四个团,而每个步兵团却有4到6个营,再加上辎重和工兵等辅助兵种,每个步兵团的兵员高达近3000人。这其实都是因为过去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往的欧洲战争,规模都不算太大,步兵团是基本的作战单位,在编制中各兵种齐全,但却无法适应现在动则数十万人甚至是上百万人的大规模战役需要。由于编制庞大臃肿,指挥不便,很大程度影响着作战效率。

    李想根据后世的经验,设想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采用后世约定俗成的三三制编制对奥匈陆军进行重新整编。每个步兵师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师属炮兵团加上辎重、工兵、侦察通讯、卫生等直属部队,每个步兵师的编制由目前的24000多人削减为15000多人。这样,每师的装备和火力并没有削弱,削减的只是团属辅助兵力,其战斗力并没有减弱,而且指挥和作战也将更加灵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