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帝国的崩溃(二)

    二七、帝国的崩溃(二) (第2/3页)

益,在维也纳制造骚乱。而柏林方面则对维也纳方面的“背叛”感到震怒,正在法国前线指挥作战的鲁登道夫迅速调集德军南下,准备“占领”整个奥地利。匈牙利人也对皇帝准许“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独立的“背叛”而感到愤恨,趁机宣布脱离奥匈帝国而独立。

    皇帝和皇室成员在禁卫军团的护卫下匆匆逃离了维也纳,抵达卡林西亚的克拉根福“避难”,克罗地亚人在1848年维也纳革命之后再次站在了皇室一边,宣布支持皇帝的决定。维也纳的政局被所谓代表“被压迫者”的社会民*主党所主导,在德军抵达之前,匆匆宣布成立了“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并宣称准备与德国合并。

    整个帝国瞬时间就四分五裂,分崩离析。

    在美国总统威尔逊所谓的“民族自决”倡议下,一时间帝国名义下的各个民族各自打出旗号,纷纷“独立”。

    逃到的里雅斯特的皇帝和内阁成员在这里重建“帝国政府”,3月11日,皇帝发表声明号召民众抵抗德国的“侵略”:面对“德意志帝国的入侵”,帝国绝不会屈服,维也纳德意志民族委员会的决议无效。作为帝国皇帝,自己决不退位,永远与帝国站在一起。

    同时,皇帝号召忠于帝国的军队站在帝国的双鹰旗帜下,为了帝国的生存,继续去战斗!

    如同推倒了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连串的后果。

    随着奥匈军队的崩溃,英法联军突破萨洛尼卡防线,在他们的支持下,塞尔维亚军队开始“收复失地”。保加利亚国内发生革命,随即宣布退出战争,而在他们之前,土耳其人也早就与协约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意大利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不过,由于哈布斯堡皇帝的号召,数十万忠于皇室的旧军官和奥匈军队聚集到了蒂罗尔、卡林西亚和伊斯特里亚,而且由于打着抵抗德军“入侵”的旗号,英美法三国的联军也开始在的里雅斯特登陆。哈布斯堡帝国摇身一变,突然成了协约国的盟友。

    “背叛德意志”虽然显得有些无耻,但也好过失去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