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布局

    三十二、布局 (第3/3页)

些人员必须通过帝国安保局的政治审核,帝国安保局也迅速变得庞大起来,为它工作的人员足有数万人,而且大部分人员公开的身份都不是在军队里。

    重新保留下来的帝国国防军里,可以说每一个人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严格的审核,以确保每一个军官和士兵都是保皇派分子。

    保皇党人所控制的报纸在卖力地宣传皇帝的“英明果决”和“仁慈”,为了人民和生命和利益,这位皇帝不顾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毅然决然地宣布退出战争,以避免因战争给国内的民众造成更大的伤害……”新闻的风向也开始发生重大的改变,皇帝不再是“德意志民族的背叛者”,而是成了一位“英明、仁慈的君主”。

    很明显,维也纳的统治者们与皇帝之间达成了某种私下协议,以避免国内发生象俄国一样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或是内战。

    第一个改变就是共和政府派到巴黎的谈判代表团并入了切尔宁为首的外交代表团,等于告诉整个世界奥地利共和国已经准备重新迎接皇帝的回归。

    但是远在的里雅斯特的皇帝却一直都没有什么动静,象是消失了一般。

    哈布斯堡帝国好像一个穷途末路的将死之人,谁也没有想到它又重新活了过来。

    在这方面似乎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了,毕竟这个家族曾经三次被赶出过维也纳。

    实际上这一次并不能算数。

    是皇帝自己跑到了南方,而维也纳并没有发生所谓的“革命”。

    维也纳的民众似乎已经厌倦了这种事情。

    在一片混乱当中,物价在飞涨,陆军裁撤下来了三百多万人当中,有一大半成了失业者,另外在战争中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也几乎全部停产,又有大约二百多万人失去了工作。

    对于这种情况,维也纳的共和政府束手无策,但在南奥地利,情况却要稳定得多。

    对比之下,自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期望回到皇帝的治理之下。

    在这当中,保皇派们也在不停地摇旗呐喊,制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