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恢复

    四九、恢复 (第2/3页)

首先于1917年首次用2,3-二甲基-1,3-丁二烯生产出了合成橡胶,取名为甲基橡胶W和甲基橡胶H。在战争期间,甲基橡胶共生产了 2350多吨。由于这种橡胶的性能比天然橡胶差得多,而且当时单体的合成和聚合技术都很落后,故战后停止了生产。

    而李想却把这帮人们都收拢到了自己的手下,这次他找到的学术带头人是H.施陶丁格先生,这位有机高分子科学的奠基者目前正在苏黎士高等工业学校任教,然后被聘请到了维也纳大学。

    这很容易,维也纳大学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大学之一,教学和研究条件要好得多,除了优厚了薪水,最令施陶丁格先生动心的是李想皇帝将为他个人建立一座独立的实验室,而且会一直为这个实验室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

    科学的研究离不开金钱,大量的经费投入和研究成果的产出绝对成正比。

    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独到之处,在搞钱方面也绝对是一把好手。

    于是施陶丁格先生很快就从苏黎士高等工业学校辞职,全家都搬到了维也纳。

    原来他想象自己的实验室可能有三、四间教室这么大的房间,不过,当他看到自己的化学实验室的时候,还是大吃了一惊。这座化学实验室在维也纳郊区的一处皇家园林内,一幢新建的独立三层楼,另外原来园林内的住宅也划给了这座实验室使用,还包括一家不大的附属工厂。

    里面现在已经有50多名研究人员,他们大部分来自德国,已经完全能够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研究所了。

    李想为研究所提供的经费是每年150万克朗,并不要求出什么成果。他也知道科学研究投入不一定就能够出成果,反正就随这些人折腾好了,谁知道到底能弄出什么成果来。

    当然,他也会时不时地给研究所提供一些“情报”,这些“帝国情报部门从国外获得的商业情报”或于能让施陶丁格先生的研究所少走一些弯路。

    德国的化学工业技术和成果虽然领先于世界,但这些科学成果大多是建立在煤化工的基础上的,而李想却知道石油和天燃气不光是一种燃料,而且是另外一种比煤焦油更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他每个月还会给研究所拉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