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新经济(二)

    五一、新经济(二) (第2/3页)

械加工、农业机械、重型化工、造船、钢铁、有色金属和大型无线电设备等诸多行业,其中重点国家投资工业企业有352家,这包括5座大型煤矿,4座大型铁矿,4家大型钢铁集团,2座大型的铝冶炼厂,7家汽车公司,6家飞机制造公司,3家大型拖拉机制造公司,6家超大型的化工联合企业,5家炼油厂、5家大型造船厂,16座大型水库和水电站等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都超过了2000万克朗。

    这对这个时代的欧洲来说,私人企业很难迅速达到这样的投资规模,在垄断经济发达,私人企业原始积累资本较为充足的美国却比较常见。

    在这其中能源、矿产和交通是投资的重点,而十六座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六座在奥地利,三座在巴伐利亚,二座在萨克森,另外五座在巴登和符腾堡。在这些大型水利电力工程完成后,会极大地改变帝国内部的能源供应,水利发电会占到奥地利和南德意志能源供应比重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样,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化学工业和电器工业就成为了整个帝国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柱。

    在每年超过200亿克朗以上的巨额“国家投资”带动下,整个帝国经济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刺激了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机器的使用和技术方面的进步,使得整个国内的工业生产率在逐步提高,大规模的装配流水线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力、机械、造船等行业。

    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又刺激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并随之带动着钢铁、水泥、化工和其它建筑材料工业的飞速发展。

    由于采用了一种被称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的新经济制度,在奥地利和南德联邦出现了一批拥有“国家股份”的重点工业企业,由于政府的强力推动,使得整个帝国的经济出现飞速的增长。

    与之相对应的,鲍威尔政府也是“债台高筑”,到1925年,帝国政府累计财政赤字高达1267亿克朗,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帝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20年的317亿克朗迅速增长到786亿克朗,已经超越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生产国。

    与自由化的英美经济不同,奥地利和南德的高速经济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