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甲壳虫?

    六七、甲壳虫? (第2/3页)

辆汽车。

    这样巨大的差异让每一个生活在魏玛共和国的德国人都感到心里十分不平衡,原来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但是现在两国普通家庭差不多已经有三倍以上的收入差距了。

    看着奥地利人和南德人开汽车上班,那些骑自行车上班的德国工人当然对魏玛共和国的执政者们充满了怨气。

    想要降低成本,自然需要更大规模的生产工厂,而刚从美国回来的保时捷先生成了埃希曼眼里的“上帝赐予的宝物”。于是埃希曼与保时捷两人一拍即合,他立即下令由莱伊博士来协助保时捷先生来完成组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厂”的投资计划。

    他们很快把厂址选定在交通便利的沃尔夫斯堡市郊区,并在1930年9月,一座规模巨大的新工厂开始正式奠基。

    埃希曼东拼西凑搞到了7500万马克作为公共投资,这些钱当然不够,保时捷先生又投入了6500万美元——卖掉克莱斯勒工厂的资金被卡尔用来在北美购买有色金属原料了,大部分还没有变现。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埃希曼当然不希望自己所开创的“国有工厂”被一个资本家所控股,于是,莱伊博士想到了一个巧妙的计划。博士利用他的德国“汽车行业劳工阵线”领导人的身份,从劳工阵线的工人保障金里又挪用了5000万马克作为资本,其后又“发明”了一种叫做‘先付款后得货’的分期购置计划来向工人们募集资金——每星期付5马克,如果一个工人认为他能付得起的话,就付10马克或15马克。在付了750马克时,买主收到一个定单号码,他可以在汽车生产出来后就得到一辆汽车。

    莱伊博士这种类似“投资骗局”的手段又筹集到了将近7000万马克的资金,还有就是将近一百万辆汽车的销量。

    现在埃希曼心满意足,这家“国民汽车工厂”终于成了一家“国有控股”的大企业集团,将近3亿马克的巨额投资,这足以保障这家工厂的建设速度。到1933年的8月,“国民汽车工厂”终于开始投产,不过,最初它所生产的每辆汽车的成本还是高达1120马克,这表示它每生产一辆汽车如果按照埃希曼的意愿去销售的话就要亏损2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